首页 人物百科

屈原在哪里跳河自尽的(背后真相到底如何?)

100人浏览   2024-09-24 09:47:49

又是一年一度包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的夏至端午节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让人们惜而哀之,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广为流传。

千百年来,人们都坚定地认为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从而有了五月初五端阳节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的习俗。可是,有一个观点横空出世——屈原没有自沉汨罗江。这是哗众取宠的故作惊人之语,还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考证呢?

屈原汨罗江自尽

屈原年轻时学识渊博、见识高远,深受楚怀王信任,被任命为任左徒、三闾大夫。

当官期内,屈原章明纲纪,举贤任能,改革政冶,联齐抗秦。因为在外交上与楚国腐烂皇室阵营产生分歧,屈原遭受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楚怀王郑袖等的嫉妒、污蔑,最后造成 与楚怀王的生疏,被赶出郢都,放逐异地。

后来,秦王嬴政想要统一中华、横扫六国,派秦国名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城,屈原知道后,伤心欲绝,于是就投汨罗江自尽了。

有人说屈原是因为不忍亲眼目睹国家灭亡,故而投江殉国的;有人说屈原因无法实现心中的抱负与志向,只有只身赴死,以求得精神上的圆满而殉道自杀;有人说屈原曾忠心劝谏楚怀王,可是遭到漠视,最后愤然投水而死,想用“尸谏”的方法唤起君王的警醒;

也有人说屈原为维持清正高尚的品行,保卫自身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化,带著不绝的缺憾,愤然投身于汨罗江中……

屈原投汨罗江自尽的说法

可是不论怎样,这些纷繁驳杂的观点都是建立在屈原投汨罗江自尽的前提下的。不过有些人并不认同屈原投汨罗江自尽的说法。

屈原在诗歌中虽然多处提及“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不毕辞以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等想要投江的念头,但是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实施了自尽行为。

而说屈原投汨罗江自尽的,都是距屈原在世之时已有百余年之久的贾谊、司马迁等人在书中的记载。这些记载都是通过流传在百姓口中的故事得知的,在这以前的百余年历史中并无记载屈原投汨罗江的只言片语。

就连和屈原关系甚密的宋玉,也没在《九辩》等著作中提及,更未见于楚国史书中。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记载的关于屈原“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显得过于简单而草率;而贾谊谪居长沙时,愤懑而忧郁乃作《吊屈原赋》以自解:“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又似乎是在“为赋新词强说愁”。所以说贾谊、司马迁等人在书中的记载未必可信。

屈原要投江自尽的想法

至于民间会产生屈原自沉汨罗江的说法,首先是屈原在诗歌中反复提及要投江自尽的念头,善良的当地百姓出于对屈原的景仰和同情,相信屈原是自沉汨罗江而死的。这也符合了百姓对心中洁身自好、清正刚毅的屈原下场的认同和希望。

另外,据学者考证,在屈原创作完《悲回风》(这是屈原的绝笔之作)之后,就去世了,葬仪采用巴族传统的船棺水葬,但汨罗江位于湖南省东部,靠近江西省的地方,当地百姓对巴人的船棺水葬原本毫无所知;因此,当地人见到屈原死后使用的船棺葬时,又联想起了屈原要投江自尽的想法,便误传为屈原是自沉汨罗江而死。

不管屈原是不是自沉汨罗江而死,他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不幸。

但是作为一个诗人,一个爱国诗人,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没有失败而是极大地成功了。他用生命咏唱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被千秋万代的华夏子孙所铭记、所传唱。

总结

他也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熟知、所纪念——端阳节赛龙舟,不就是对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闻一多语)的最好铭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