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会市通过推进文化站评估定级,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质量和效能,加快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等措施,积极打造“15分钟乡村文化生活服务圈”,为居民美好生活“加码”。
在四会市东城街道文化站的“百姓公益课堂”上,居民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形体课程。课程涵盖形体矫正、气质提升等内容,通过科学训练,帮助居民增强体质,提升气质,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市民胡女士
形体课可以提升我们的气质,又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希望街道多举办这样的活动,丰富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据了解,四会市东城街道文化站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设置了图书阅览室、排练演出厅等12个功能室,藏书1.5万册。2024年组织各类文化文艺活动30场、培训活动12场、展览活动17场。2016、2020、2024年被评定为广东省特级文化站。该站表示,今年将会继续深入开展“百姓公益课堂”培训活动以及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四会市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丰富活动等措施,不断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质量和效能。在加快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方面,四会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依托新型阅读空间,定期开展亲子共读、读书分享会、文物展览、文艺精品演出等文化活动。各镇街道的文化场所也充分挖掘潜在资源,融入特色文化元素,为村民打造便捷、舒适的阅读场所。
2024年,四会市图书馆和文化馆共同发力,建成了大沙镇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文化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7美术馆、四会中学高新学校公共文化新空间。这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各具特色,为村民、游客和学生带来不同文化体验,促进了文化交流与教育发展。此外,四会市积极推进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不断完善文化站的各项设施设备,加强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提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让广大市民有更好的文化体验。
目前,四会市已基本形成“15分钟乡村文化生活服务圈”。四会市相关部门表示,将持续深入推进该项工作,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更多文化福利。
四会市文化馆副馆长曾月华:接下来,四会市将进一步优化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布局,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让乡村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为实现“百千万工程”目标贡献更多文化力量。
来源:四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