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 卢春阳
每一次逛展,新技术新场景都是被关注的重点。
但这一次的感受真有些不同:我实实在在感觉到,未来生活已离我们这么近。
5月25日,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15号馆,四川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台上,停着一辆大卡车。
工作人员苟林告诉我,这是一台“移动充电宝”。不过,它的充电对象不是手机,而是新能源汽车。
这台卡车能容纳600多度电,粗略换算,能给10辆新能源小轿车充满电。
离现在并不远的从前,新能源汽车开始普及时,大家的一个重要质疑就是——万一路上没电了怎么办?油车好歹能送点汽油过来补上,电车那不是只能“趴窝”?
这台已经量产的“充电宝”,直接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如此,它还能解决春节高速路上充电桩不够的痛点,还能为整个电网的“削峰填谷”起到一定支撑,为风力、光伏电的进一步使用带来助推作用。
它甚至还能给未来的出行方式提供帮助。
在四川馆正中央,陈列着一辆垂直电动起降飞行器模型。这架在自贡生产的飞行器能载6个人,据称最远飞行距离达到400公里。
展会现场
工作人员龚燕琼告诉我,今后去机场,乘坐这类交通工具,可能十多分钟就能到达目的地。“放心大胆睡懒觉,完全不用担心堵车。”
不仅如此,100平方米的起降场地需求,让它可以飞往城市里的许多地方。目前,乘坐这样飞行器的成本已经做到5分钟20公里,单座成本60元。
按照前不久发布的《四川省低空经济工作报告》,2026年四川相关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这么一算,“打飞的”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场景。
西博会上,即将改变我们生活的不仅有“硬”的,还有“软”的。
要是今后真的“飞的”满天飞了,我们应该如何管理?
5号馆里,迪洛斯人工智能科技(四川)有限公司在这里展示他们的新产品——一套专门针对低空飞行的调度平台系统。它涵盖飞行路径预测、空域感知、任务调度、风险识别、跨区域并网运行等多种能力。
公司董事长汤浩有着不小的“野心”:“我们希望率先在四川试点落地,未来将其打造成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低空运输体系的AI数据系统底座。所以专门来参加西博会,希望能在这里找到更多机会。”
展场里,四川馆的正对面是浙江馆。
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展台上,是前段时间网络大火的Rokid AR眼镜。虽然还未正式上市,但网络销售预约已经火热。我就是众多预约者之一。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提前触摸到内心想买,却还未正式上市的产品。
眼镜外观跟寻常眼镜一样,小巧轻便。但戴上之后,绿色的界面就弹了出来:我可以用它当提词器、 当导航仪、当翻译器、当照相机……都可以想象,未来大街上,许多像我这样不近视的人,也会因为它便捷的功能,而戴上这样一副眼镜。
逛完西博会,和同事、同行聊了聊天,他们都在展会里找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兴奋点——有人觉得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手术机器人很酷、有人觉得可回收20次的火箭引擎能大幅降低载人航天的成本、有人觉得加入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手表能成为自己今后的“私教”……
从他们聊天时兴奋的表情可以看出,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兴奋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