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大为正在誊抄自己的手稿。孙宇卓 摄 邬大为正在誊抄自己的手稿。孙宇卓 摄
一个心愿,魂牵梦绕近半个世纪;一座城,为这拳拳的赤子之心不眠不休——
近日,宁波日报报网端报道了邬大为对家乡的真挚心愿。这位92岁的宁波籍词作家写下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曾传唱一个时代。前不久,他字斟句酌,为家乡创作歌词《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希望有人为它谱曲,让它像当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一样,唱出一个时代的期待和心愿,让世界看到一个桃花盛开的中国”,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与此同时,宁波日报报网端面向全球音乐创作者及爱好者发起谱曲征集。
报道一经发布,便在宁波音乐界、文化传播界掀起一波热潮。7月4日,十余位宁波的文艺工作者表示,为一个跨越近半世纪的音乐心愿,愿倾注心血——一座城为了一个心愿,开启了一场双向奔赴的接力。
解码歌词:“桃花”背后的家国情怀
“邬老的桃花,从来不只是桃花,歌词里藏着军人的铁骨与柔肠。”词作家陈民宪对歌词的解读令人动容,“邬老笔下的桃花,是心愿、是故乡、是欣慰,也是盛世。”
陈民宪认为,创作一定要“情真意切”。“《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哭了戍边的战士,也唱出了几代中国人的集体乡愁,而45年后的今天,当邬大为写下《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时,他笔下的桃花早已超越具象的花朵,化作一个时代的隐喻:那是游子思乡的热泪,是乡村振兴的画卷。”
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沈浩杰认为,这场全球征曲的背后,是宁波浓厚音乐基因的体现。
邬大为。家属供图
从历史看,宁波拥有独特的音乐资源。从《采茶舞曲》创作者周大风到《梁祝》作曲者何占豪……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宁波籍音乐家数量在全国位居第一,宁波人一直在中国音乐史上书写传奇。
从现实看,宁波正全力打造“音乐之城”。近年来,宁波交响乐团跻身全国一流,宁波音乐港、中国合唱节等品牌影响力日增。沈浩杰说:“《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是一首从民歌土壤里长出来的歌曲,与人民血脉相连,作曲家需要深入理解歌词背后的时代变迁,才能谱写出打动人心的旋律。”
邬大为的来信。张芯蕊 摄
宁波甬上名人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江伟说,在这首歌里,看到了邬大为的创作激情、对故乡的深情,也看到了宁波的大爱。
在他看来,此次全球征集活动好比一场“文化众筹”:“宁波是一座圆梦之城,有着丰厚的音乐资源支撑,邬大为的作品不仅是音乐经典,更是宁波文化的重要符号,要广泛发动各行各业参与进来,邀请海内外宁波籍音乐人参与创作,让‘桃花’成为联结世界的文化纽带……这也是宁波打造‘音乐之城’、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青年作曲家热议:如何让新作“声”入人心?
作为奉化人,宁波交响乐团演出部主任单陆咪说:“作为作曲人,我将倾尽全力,为这篇歌词谱一曲动人的旋律。”她认为作品是一种情感的延续,要找准创作的方向,让大家产生共鸣。旋律要延续原作的质朴深情,但需融入新时代的呼吸感,可以尝试融入交响乐、民乐甚至电子音乐元素,让经典焕发新“声”。
宁波市演艺集团青年作曲家赵艳斌认为:“邬老的歌词充满画面感,音乐应该像电影配乐一样,让听众能‘看见’桃花盛开的家乡,感受到时光流转中的深情。我将发挥专业特长,用音乐续写这段跨越时空的‘桃花缘’。”
2018奉化水蜜桃文化节,蒋大为、铁源、邬大为三人在奉化相聚。甬派资料图
“90后”作曲家、伶Remix国风音乐工作室主理人柴昀喆提议:新作的谱曲或许可以大胆尝试各种曲风,比如国风与流行相结合的方式,让这首歌在年轻群体中广泛传播。
“歌词很美,也是一首很适合发动大家一起唱的歌。”柴昀喆建议,发动各行各业的人参与进来,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这首歌才能真正“破圈”,“比如说唱歌手也可以参与进来,主歌用说唱叙事,交代故事的前因后果,副歌则回归经典旋律”。
奉化桃林。奉化供图
甬派AI众创空间主理人严婷婷说:“AI音乐技术可以辅助创作,提供更多风格的可能性。我们可以通过AI生成不同版本的旋律,甚至用AI技术模拟邬大为年轻时与小战士的对话,再结合音乐人的艺术判断,找到最符合时代审美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