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市场监管局网络交易监管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网络交易监管执法难点,以管查融合为“切入口”,整合监管执法力量,取得了较好成效。成功查办涉网案件82件(2023年23件),移送公安部门1件。“漫鹿CC智能酒店通过网络平台对外公示虚假被比较价格案”入选(2024)总局网络交易监管司《网络交易监管典型案列评析》;“常州悦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旬阳分公司涉嫌未严格审查入网餐饮服务食品经营许可证案”“安康德康名一医疗服务公司虚构原价诱骗消费者交易案”被省局列为典型案例。
注重“一盘棋”统筹,助力网络监管协同化。将市局网络交易监管科室专业优势,市执法三队办案优势、检测中心技术优势有机融合,实现团队化组织、一站式执法,有效破解市场监管与执法办案工作人力不足、信息不畅、衔接不紧、效率不高等问题。第一监管执法团队在查处“某科技公司未亮照亮证违法行为”案件中,监管人员发现违法线索后,执法人员立即到场,现场固定违法证据,技术检测人员对电子数据现场进行分析取证,形成监管+执法+技术的监管执法合力。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后勤、法律、技术3个保障团队,为一线执法提供全方位支持,实现了执法力量的最优化配置,提升了网络监管执法质效。
坚持“全链条”监管,推动网络治理闭环化。为确保网络监管执法的规范和高效,先后出台《管查融合工作实施方案》《管查融合案件办理暂行办法》《管查融合执法办案流程》《深化管查融合推动服务性执法指导意见》等系列配套制度,对线索摸排、案源管理、案件查办、处罚合议、案卷管理、罚没执行、执法保障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规范。同时,分层建立“三本账”,即案件管理台账、案源排查研判移送台账、案源接收办理台账,对线索移交、案件查办、结果回复进行全流程管理。旬阳市局在查处“零元开店提供代学代考服务”案件中,从监管人员发现线索到执法人员立案调查,再到最终处罚结果反馈至信用监管部门并记录在案,整个过程仅用60天时间,形成了全链条闭环化,有效杜绝了线索失管、案源流失等问题,提升了监管执法效能。
推行“服务型”执法,力促网络市场规范化。按照“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服务型执法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将服务理念贯穿于执法全过程,在严打的同时,更加注重帮扶企业规范发展。针对网络交易违法案件,在关注案件查处的同时,更注重做好“源头规范监管”,帮助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找出问题根源,提供整改建议。案件办结后,改变以往“一查了之”,建立监管执法“回访指导”制度,定期回访企业,了解整改情况,协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对于一些轻微违法且及时整改的企业,我们坚持轻微免罚,给予企业一定的发展空间。例如,在“某科技公司未亮照亮证违法行为”案件办理过程中,考虑到当事人积极配合调查,主动向执法人员提供相关材料,综合考量当事人主观故意、社会危害、整改落实等情况,做出依法从轻处罚决定,实现了监管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加快“强基型”赋能,提升网监队伍专业化。以“市场监管大讲堂”“局长科长擂台赛”等活动为载体,邀请中、省网络交易监管和执法稽查办案专家进行专题辅导,同时组织一线办案人员上台讲课、以案说法。针对基层市场监管所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水平不高的实际,我们从第一执法团队选派办案专家到一线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操培训,将培训场景前移到市场监管所,通过定期巡回指导、基层送法培训、案件查办带动、案卷评查补漏等方式,让基层执法人员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提升了基层一线的能力和水平。(作者: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