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然
在武汉市蔡甸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知音文化在这里深深扎根。多年来,像“情义夫妻”李建平、乐小红这样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人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诚信感恩的知音文化内涵,让美德的光辉照亮每一个角落。
每当晨曦微露,在蔡甸区临嶂社区的居民楼里,欧阳华都会轻手轻脚地来到婆婆床前,为她送去亲手做的热气腾腾的早餐。这样温情的一幕,已持续了十多年。
2013年,丈夫因病离世,家庭的重担瞬间落在欧阳华的肩头。婆婆膝下虽有六个子女,欧阳华却主动扛起照料老人的责任,“婆婆年轻时待我像亲闺女,现在该我照顾她了。” 这句质朴的话语,开启了她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她将琐碎日常化作细水长流的温情:天未亮便炖煮软烂饭菜,深夜为老人翻身擦洗,寒冬用体温为婆婆焐热被褥。有次婆婆高烧不退,她彻夜守在床边喂药擦汗,直至晨光透进窗帘。
她的孝心不仅体现在对婆婆生活起居的照料上,还带动整个家庭形成孝老爱亲的良好氛围。她与妯娌们分工协作,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将婆婆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每逢佳节,她张罗团圆饭,让四代同堂的欢声笑语填满老屋。在她的感染下,其他子女也常回家探望,孙辈们围在老人膝前嬉闹,百岁婆婆的皱纹里盛满幸福。婆婆百岁寿宴时,欧阳华亲手布置场地,制作老人一生的照片相册。宴席上,婆婆颤巍巍握住她的手,泪光闪烁:“有华儿这样的儿媳,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 欧阳华不仅温暖了自己的家庭,还成为社区传颂孝道的榜样,带动临嶂社区助老蔚然成风。志愿者的红马甲穿梭在楼宇间,传递着爱的力量。
在蔡甸区,人们或孝老爱亲,或助人为乐……身体力行地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理发师王禄海,在志愿队伍中发挥一技之长,为辖区居民义务理发。他用自己的双手,为居民们带来便利,传递着温暖,这是对社区邻里的感恩回馈,也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知音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相互帮助的精神。朱正湘深受病痛困扰,却依然热衷于公益事业。他凭借专业技能,为小区居民免费维修各种小家电,还建立“志愿者便民维修部”。他用自己的力量,为邻里解决生活难题,这种无私奉献,如同知音间的守望相助,在社区中营造出和谐美好的氛围。
在知音故里,诚信成为人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感恩化作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善举。蔡甸区还通过开展各类评选活动,发挥“身边好人”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学好人、做好人蔚然成风。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