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知识

关于历史名人的故事 天妒英才,10位英年早逝的名人

151人浏览   2024-02-15 17:12:52

中华大地,英雄辈出,历史长河里,有很多令人感到惋惜的人和事,天妒英才,英年早逝的人更是令人惋惜不已,下面列举历史上10位英年早逝的人物,有一定的主观因素,赞同我的观点的,请帮忙点个赞,觉得我说得不对的,请评论区留言。

一首《临江仙》镇楼

入选原则是:

1.逝世年龄在40岁以下;

2.有比较高的知名度,或一定程度会影响历史发展;

3.被自己人杀害的不能入选,比如韩信、岳飞、高长恭等。

老规矩,按照时间先后排序:


1、霍去病

大名鼎鼎的战神,封狼居胥,入选应该是最无争议的。霍去病是汉武帝的外甥,自少天资不凡,被寄予厚望。

18岁就被封校尉 ,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打击匈奴,大获全胜,消灭、俘虏了不少匈奴官员,而被封为冠军侯。

20岁就被封为骠骑将军,指挥了两次河西之战,总计歼灭和招降匈奴人近十万人,战无不胜,令匈奴人闻风丧胆。

22岁的霍去病,带领五万骑兵,北进两千多里,大破匈奴军,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经此一役,匈奴元气大伤,彻底失去对东北地区的控制权。

然而在霍去病24岁的时候,却因为行军劳累,感染瘟疫而早逝,汉武帝因此被迫暂时停止了对匈奴的作战。

霍去病在短暂的一生中大放异彩,受到后世极高的评价。


2、孙策

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人,是长沙太守孙坚的长子,吴大帝孙权的兄长。

孙坚参加平定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军事行动,取得不少军功,但是在与刘表交战中阵亡,年少的孙策只能在袁术手下从事。

在孙策20岁的时候,向袁术借兵攻打江东,协助家族人员收复失地,由于武勇过人,战无不胜,仅用了2年左右的时间,就收复了江东失地。

袁术称帝后,孙策与袁术决裂,受朝廷封为都尉、将军,册封吴侯。

20出头就占据了江东一大片地,未来可期,却在一次在准备出征的时候,遭到江东仇家许贡的门客暗算,身受重伤,后不治身亡,年仅26岁,孙策临终前让其弟孙权继位,孙权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3、周瑜

孙策的结拜兄弟,东吴的顶梁柱,三国时期乃至整个历史,都是人气极高的人物,文武双全,有雄才大略,性格恢宏大度,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相传还精通音律,可以说是相当完美的人物。

早年跟随孙策起兵,屡建奇谋,为孙策平定江东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曹操南征的时候,有一部分大臣是主张投降曹操的,周瑜力排众议,主张抗曹。

周瑜最耀眼的一战是在208年,以不足5万的军力,打败了曹操70万大军。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役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在210年,周瑜提出取西川,并张鲁,联马超,再以襄阳为根据地抗击曹操,图北方的战略,思想方针非常明确。

可惜在进军巴蜀途中因病去世,年仅36岁,孙权称帝后对公卿说,如果没有周瑜,自己是当不上皇帝的。


4、元宏

鲜卑族人,原名拓拨宏,北魏第七位皇帝,史称魏孝文帝,迁都事件入选了历史教科书。

元宏自小聪明机灵,8岁时即继位成为皇帝,但由于元宏年纪尚小,实际上是祖母冯太后临朝主政,冯太后是汉人,十分重视对元宏的培养教育,元宏也十分勤奋,逐渐有了较高的汉文化修养。

冯太后去世之后,元宏亲政,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和实行改革,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等等。

在元宏27岁那年,他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以汉语代替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带头从“拓拨”改姓为“元”。鼓励鲜卑族人与汉人通婚,选拔汉族人才当官,学习汉人生活习俗等措施。全面的汉化便成了他改革的主导思想,并最终能够坚持不懈地将汉化改革推进到底,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文明进步和民族融合,对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几年后,元宏于军中积劳成疾,不久病逝,终年33岁。


5、王勃&李贺

这两人太相似了,就合占一席吧。

王勃是唐初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合称“初唐四杰”。

从小天资聪颖,未成年就被赞为神童,经推荐进入王府陪小王爷读书,后来因为写了《檄英王鸡》文,激怒了皇帝,被皇帝下令逐出长安

后来又私藏罪犯,但害怕走漏风声而把罪犯灭口了,从而犯了大罪,幸好遇到天下大赦才幸免于难。

令王勃一战封神的是在滕王阁上写下了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该文立意之高深,结构之流畅,层次之分明,逻辑之严谨,行文之流畅,辞藻之华丽,用典之丰富,主旨之清晰,格局之远瞻,内涵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堪称古今第一,为后世所津津乐道。

唐高宗看到这篇文章后大加赞赏,正准备重用王勃,可惜王勃在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归途中意外落水而溺亡,年仅26岁。


李贺是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他原本是皇室宗亲,他的祖上是唐高祖李渊的八叔李亮,不过到了李贺这一代,已经不是贵族了,李贺的父亲也只是陕县县令这样的小官。

李贺从小身体不好,非常瘦弱,但从小就是远近闻名的天才,文学天赋极高,7岁就能写诗,韩愈看到李贺的诗词后,赞不绝口。

15岁时刚准备进京赶考,偏逢其父过世,守孝三年后再上京赴考,由于名气太大招人嫉妒,竟然以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考进士属于犯忌讳这种荒唐的理由,拒绝李贺参加考试。

后来因为韩愈的大力举荐,李贺终于当上一个九品小官,虽然是小官但好歹是踏上了仕途,期间李贺写了近60首精品力作,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

由于体弱多病,再加上仕途不得志,李贺于27岁时病逝。


6、柴荣

柴荣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当时正是唐末连年战乱,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五代十国时期,幼年家道中落,而投奔姑母,由姑父郭威收为养子。

少年柴荣勤奋读书,勤练武艺,深受郭威喜爱,后来追随郭威南征北战,取得赫赫战功。

郭威全家被刘承祐杀害,所以柴荣成了唯一的继承人,后来郭威去世,柴荣继位,史称后周世宗。

柴荣胸怀大志,他曾决心以十年时间开拓疆土,再以十年时间休养生息,最后再以十年时间缔造出一个盛世。

柴荣在位期间,开始潜心发展国力,克制执政,广纳贤士,刺激农耕,优化科举,使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继而南征北战,开疆扩土,最大的功绩是收回了被契丹所占领了多年的燕南地区。

而正准备进军幽州的时候突发疾病,不久后去世,年仅39岁,留下年仅7岁的儿子,无法堪当重任,最后被赵匡胤夺取了皇位。如果柴荣不是英年早逝,就没赵匡胤什么事了。


7、赵煦

宋哲宗赵煦,是宋朝第七位皇帝。9岁登基,17岁亲政,在位15年,实际亲政时间仅有8年,开启北宋最强时刻,江湖人称为北宋汉武帝

赵煦从小天资聪慧,深受宋神宗喜爱,但由于宋神宗早逝,赵煦9岁就登上帝位,一开始是由高太后把持朝政,直到赵煦17岁那年,高太后过世,他才真正掌管大权,从此之后,他开启了自己的大刀阔斧之路。

他启用了起用章惇、曾布等人,再次施行王安石变法的相关政策,恢复了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在他的一番努力下,王安石变法的相关措施得以顺利实施,在当时大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使渐弱的国力有所回升,国势有所起色。

在军事上对西夏采取强硬政策,在1098年的平夏城之役,击败敌军三十万,是宋夏战争中少有的大捷,迫使西夏求和。

然而,赵煦却年仅25岁就因病去世,没有皇子,最后由他的弟弟,文艺青年赵佶继位,埋下了祸根。很多人都说,赵煦要是能多活几年,就不会有靖康之耻。


8、朱佑樘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是历史上皇帝中的一股清流,为人宽厚,尊重大臣、而且还是坚持一夫一妻制的宠妻狂魔。

朱祐樘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其母只是一个普通的宫女,怀孕后被勒令堕胎,幸好人缘好被人救下来,朱祐樘是在冷宫出生的,为了防止被害,在众人的帮助下东躲西藏,吃百家饭长大的。

有一次他的父亲明宪宗感叹自己没有儿子,这时候才得以见天日,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朱祐樘的身体并不好。

朱祐樘17岁继位,当时朝政紊乱,国家千疮百孔,他即位后进行了大力的改革,重用了刘健、谢迁、李东阳、王恕、刘大夏等一些人才,换掉一些无所事事的老臣。

朱祐樘为人态度宽和,以身作则,丝毫没有皇帝架子,君臣之间形同一家人。就连东厂、锦衣卫,在他的影响下也变得能够持法公允,用刑宽松。他一生只有一个皇后,从不纳妃,夫妻恩爱,这在历代皇帝中是非常少见的。

经过朱祐樘的努力,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朝历史上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史称“弘治中兴”。

由于身体不好还勤于政事,过大的工作强度也彻底拖垮了他的身体,朱祐樘去世的时候年仅36岁。


9、蔡锷

蔡锷,1882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的一户贫寒农家,13岁中秀才,15岁入湖南时务学堂,17岁赴日留学。

蔡锷像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怀着急迫的心情,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入日本东京大同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和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归国后,蔡锷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编练新军,领导能力出众,得到各界名流的赞赏。

1911年他积极响应武昌起义,领导云南新军发动“重九起义”,终结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并成为云南军政府的都督。对于推进云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救国于危难,在四川南部与袁军开战,最终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恢复共和。蔡锷因再造共有之功,被誉为护国军神。

护国战争结束后,蔡锷任四川督军兼署省长,致力治川,但却在1916年因病逝世,年仅34岁。


10、毛岸英

毛岸英,192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市,是毛主席与杨开慧的长子。

童年艰辛,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从小就跟随父母四处奔波。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他也被关进了牢房。杨开慧牺牲后,组织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去到上海。但由于组织遭到破坏,兄弟俩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还推过人力车。

1936年毛岸英被安排到苏联学习,还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后来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

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他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群众打成一片。

1950年,毛岸英主动请求参加抗美援朝战斗。11月25日上午,毛岸英在美军一次空袭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