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办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要求,要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开展调研。
所谓“四不两直”就是指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一种暗查暗访制度。
“四不两直”由来已久,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注重这种调研方式。但在一些地方,这一方法并不“吃香”,似乎并未被广泛采用,这是为何?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四不两直”,是一种成本低、时间短、行之有效的调研方式,旨在避免走过场、搞形式、弄虚作假,能有效为基层减负。但这种好方式,一些干部却不爱用、不愿用、不敢用。
不爱用者,习惯了“有准备”的调研,提前下发通知,准备材料,每个环节都“设计”得很周到,然后按照设计好的路线走一遍,按设计好的台词说一遍,走走看看,指指点点,调研结果往往“皆大欢喜”。
▲调研变“调演”。来源:广西日报;作者:致远 许长江。
不愿用者,不习惯轻车简从,喜欢到基层找“大驾光临”的存在感,前呼后拥,车水马龙。基层干部很紧张,不敢讲真话,不敢道实情,得到的也基本是调研的干部“想要的结果”。
不敢用者,则极有可能“心虚”,明知自己没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群众口碑不好,甚至干了对不起老百姓的事情,怕暗访途中被老百姓发现,当面戳脊梁骨,于是便在调研中,想方设法消除“杂音”。
其实,老百姓对前来调研的领导干部,是真调研还是假调研,是解决问题还是搞形式主义,心里是有数的,很快就能做出判断。因此,领导干部不能抱侥幸心理,不能走过场,而是要真心解决问题。
调查研究本是寻常,体察民情莫走过场。
调研是个好方法,但一些干部却把“好经念歪了”。如今,各种花式调研层出不穷,坏了风气,伤了百姓。归纳起来,至少有四种表现值得警惕。
导演式调研。把调研当作表演,把群众当成演员,把严肃的调研工作,当剧情来设计。有些地方,还要求基层提前排练,所有环节都提前安排好,说什么、谁来说、在哪里说都有“预案”。如此,所见所闻自然皆是“亮点”,而真实情况却成了“盲点”。
▲调研套路。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勾犇。
标本式调研。一些干部,热衷到地方重金打造的“样板间”调研,看包装过的“盆景”,不愿搞“田野调查”,而是喜欢看“展板展示”,光看花瓶和盆景,不看后院和角落。这类干部,往往喜欢把规划当成果,把说了当做了,缺乏系统思维,常做表面文章,甘当井底之蛙。
扎堆式调研。有的干部,不愿主动到条件差、困难多、群众意见多、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又何谈了解真实情况。有的是不想吃苦,害怕麻烦,热衷往条件好的、矛盾少的地方扎堆;有的是看到上级领导都去了,自己不去是“不讲规矩”,造成扎堆现象。
旅游式调研。把调研当成了采风的机会,思想上不重视、行为上有偏差,一天安排多个景点,层层陪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没有真正沉下来心来请教群众,也没有静下心来做课题研究。
毫无疑问,这些调研是形式主义的另一个翻版。
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当县委书记时,就经常骑车下乡搞调研,在街边摆桌子搞问卷调查,有赶集的老百姓经过,就主动递上问卷。试想,这样的调研,给谁发通知,与谁打招呼,由谁来汇报,又有谁陪同?显然都没有。
明明苦不堪言,还得赔尽笑脸。
基层工作很繁琐,基层干部很辛苦,面对各种上级调研,不敢稍有“怠慢”。有些时候,只有挖空心思迎合调研,配合演戏,甚至弄虚作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改进工作作风,反对“四风”要见真章,切忌搞虚功。
“四不两直”的调研方式,作为硬性要求,有必要在中央和地方全面推广,深入实践。以此为契机,或有效解决“四风”问题。
▲深入基层调研。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作者:朱慧卿。
“四不两直”,才能增进群众感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感情也是最真挚的。人民日报《公仆本色》一文,曾报道过湖南省委原副书记郑培民,在基层调研的故事。
郑培民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时,一上任就问:“哪个村子最穷啊?”随后,就去了三面悬崖一面山,走起来累死人、也吓死人的凤凰县叭仁村。在他之前,只有个别乡干部上过这个山头。
为推广地膜玉米新技术,郑培民亲自下地给农民演示。结果一不小心,示范劳作了几天的州委书记,一脚踩空,从三米多高的田坎摔下,摔成了脑震荡,但这并没影响他继续调研的热情。他帮苗族村民打通了通向山外的公路,村民可以守在家门口卖西瓜,卖掉一个,村民就在西瓜上拍一下:“这是郑书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四不两直”,才能深入了解基层。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领导干部调研,要有深厚的“泥土”气息,莫打官腔,莫说官话。
如果下到农村,要用心去掀一掀农民的锅盖,看一看猪圈牛栏的家畜,摸一摸农民床上的被褥、尝一尝农民的饭菜,要带着感情,根植“人民”,而不是简单地看材料、听汇报。
“四不两直”,才能真正上下联动。下基层调研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四不两直”有助于真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
轻车简从、突然“袭击”,不仅可以减轻基层负担,也可以倒逼基层腾出精力把实际工作做好,能随时经得起检验,经得起检查。
关于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曾公开发表文章,题目就是《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短短5个字,道出了调查研究的精髓,与我们今天倡导的“四不两直”异曲同工。
奋进新征程,领导干部搞调研,就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作风要实、调查要细、看问题要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切实有效。
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把调查研究的根,牢牢地扎在“人民”二字中间,向人民学习,向群众请教,不断吸取营养,我们的事业才能枝繁叶茂、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