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名不正言不顺是哪个家的说法(论语.子路篇,名不正则言不顺)

100人浏览   2024-10-23 10:31:14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子路说:“卫君等待老师去治理国政,老师打算先从哪儿入手呢?” 孔子说:“必须辨正名称!” 子路说:“有这个必要吗?老师绕得太远了!辨正它们干什么呢?”孔子说:“仲由,真是鲁莽啊。君子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来不马虎对待的。”

评论:孔子认为,建立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实行他所说的“正名”,每个“名”都有一定的含义,这种含义就是此“名”所指的一类“实”物(事物)的本质;反之,现实社会的“实”物都应当与其“名”的理想的本质相符,与“名”为它规定的含义相符。

例如,君的本质是理想的君必备的,即所谓“君道”。君,若按君道而行,他才于“实”、于“名”,都是真正的君,这就是“名实”相符。不然的话,他就不是与名相符的“实君”,即使他要人们称他为君,也不过是“名君”,“名实”并不相符。

在社会关系中,每个名都含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君、臣、父、子都是这样的社会关系的名,负有这些名的人都必须相应地履行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如此,则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社会大同,这就是孔子正名学说的含义。

这样,孔子也就把正名学说应用到社会的政治管理上,正名就是为政,就是在进行政治改革。说到改革,我们中国人的表达方式以前都是比较含蓄的,也或者说都是比较谦虚的,他们用酒瓶装新酒,只求改革之实,不要改革之名。一种学说明明是自己发明的,却去找一个古代广为大众认可的人物当招牌,如孔子几乎不说自己有什么创新、改革,总是将自己的思想归为尧舜禹、周文武等。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孔子真不是迂腐。而子路未能理解孔子正名的含义,圣人内心的机巧和大道,不是野人是什么?野人者,粗野之人也,打打杀杀,冲锋陷阵还可以,玩政治就差事了。

可是,子路毕竟也是孔子的心爱弟子啊,子路粗是粗了点,可优点也很多啊。这样的弟子还是比较难得的,借此机会,孔子自然要对其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