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年前,当时50岁的演员张嘉译改名为张嘉益,一时间众说纷纭。
有人说,这个“益”字代表“康复”。
众所周知,张嘉益饱受强直性脊柱炎困扰,他大名里的“一字之变”,似乎就是为了求一个健康。
有人说,这个“益”字代表“积德行善”。
张嘉益叱咤影视圈几十载,是时候倦鸟归林,做一个“有益于新人”的前辈了。
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中国人常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到了天命之年的张嘉益,或许是真的悟了。
而且,这两年,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他的变化。
一个最明显的标志是,50岁之后,张嘉益老得更快了。
他的背更加佝偻,头上的白发更多,仿佛一夜之间从意气风发的中年人,步入了老年。
尤其是不久前曝出的,一张剧组路拍照,让人感觉有些恍惚。
当年的“性感男神”逐渐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
而到了荧屏上,他的变化,虽然不如外表那么明显,但也被不少人注意到了。
第一种变化,就是他给自己的定位。
在去年的《山海情》里,他饰演了老实巴交的农民马喊水。
戏份不多,他把出彩的机会,留给了年轻人。
精彩是精彩,可对于喜欢他的观众来说,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
到了今年,这种“定位改变”还在继续。
在《少年派2》里,他以父亲的身份,见证了女儿林妙妙从象牙塔到职场人的转变;
在《安娜的爱人》里,他饰演主角林志钧的父亲,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
在即将播出的《大唐狄公案》里,张嘉益也只是特邀出演,戏份也不多。
不难发现,“电视剧一哥”张嘉益主动,做起了配角,从故事的亲历者,变成了见证者。
第二种变化,就是野心。
在多部电视剧里化身绿叶,并不是因为张嘉益真的就要退居二线。
有一个动作,你能从中很明确地感受到他的野心——
在历史剧《战上海》里,他首次出演大家熟悉的陈毅元帅,和唐国强、刘劲这些特型演员合作。
戏份足,难度大,够颠覆。
顺着这两种变化,张嘉益现在的心路历程,就无比清晰了。
他要减少其他类型化角色的曝光,集中精力,挑战这种有厚重感的角色,让自己的演艺生涯,登上新的高度。
有人觉得,张嘉益这是开启了“老戏骨”模式,开始追求“德艺双馨”。
张嘉益是真的“变了”吗?
当他回望过去的30多年,风风雨雨。
那时候,他还不明白,这些复杂的经历,会给他带来什么。
01、
张嘉益:还是回西安吧
列车缓缓驶来,当52岁的张嘉益站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过去,满眼都是自己17岁的模样。
1987年,张嘉益还叫张小童。
17岁的他同时被上海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录取。
现在网上还流传着,他当年参加艺考时的视频。
视频中他演唱了一首《蜗牛与黄鹂鸟》,中二的长相,魔性的表情,都挡不住对未来的渴望。
张嘉益最终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
在那里,他和张子健、刘奕君成为了同学。
大三还没毕业,他就参与拍摄了电影《聂荣臻》,他饰演了年轻时的聂荣臻,表现不俗。
他还演了一部《魔表》,一个突然间“变大”的小孩,从想法到行为,都让人忍俊不禁。
按照正常的剧情,张嘉益即将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影视新星。
可现实,却很残酷。
毕业后,当别的同学都纷纷收到片约时,他却迟迟找不到工作,父亲为了他来到北京求人,处处吃闭门羹。
看到父亲低三下四的模样,张嘉益感觉到了自尊受伤,他淡淡地对父亲说:“还是回西安吧。”
回到西安电影制片厂,高材生张嘉益当了一名龙套,而且一干就是10年。
在拍戏时,剧务、灯光师常常会揶揄他:“跑到北京念了几年书,还不是和我们一样回来,当小兵?”
02、
张嘉益:这不是某某剧里的谁谁谁嘛!
当走进那间去过无数次的就诊室,52岁的张嘉益愣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过去,满眼都是25岁的自己。
当年也是在类似的场景下,他被确诊了僵直性脊椎炎。
这个病被称为“不死癌症”。
娱乐圈里周杰伦、李宇春都得过这种病。
患者在发病时身体像石化了,动弹不得,严重时走路要靠轮椅,甚至连躺着,都浑身难受。
可彼时的张嘉益,还只是个小小的龙套,梦想之门,还没打开,就提前关上了。
得这个病,既有遗传因素,更多的原因是职业习惯所致。
在出演龙套演员期间,他经常熬夜,风里来雨里去,各类角色来者不拒。
他就是靠压榨自己身体的方式,来获得表演的机会,可永远得不到命运的垂青。
当拿到报告单后,大部分人会就此摆烂,平庸一生。
可张嘉益,却不服输。
他在2002年毅然离开西安,成为了一名北漂。
当时他已经32岁,当年的同学早就功成名就了,只有他还在各种电视剧里刷存在感。
在之后的龙套生涯里,他成了圈内公认的“拼命三郎”。
一年能拍6部剧,常常就住在剧组,啥角色都能演,有机会,就往上冲。
8年时间里,他演了1000+集的电视剧,虽然没有大爆,但总算有了点儿知名度。
很多观众看到他一下子想不起来他叫谁,但总会脱口而出:“这不是某某剧里的谁谁谁嘛!”
03、
当走下那耀眼的颁奖舞台,52岁的张嘉益,深情的目光望过去。
他看到了台下坐着一个个嗷嗷待哺的当红演员,其中似乎也有39岁的自己。
是的,2009年,张嘉益凭借《蜗居》里宋思明这个角色彻底火了。
剧中的宋思明有着幕天席地的洒脱,而剧外张嘉益是靠着近18年的默默耕耘,才支撑起这份举重若轻。
一个出轨男,跃然荧屏,一个实力派,也点亮前程。
十年配角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蜗居》之后,张嘉益仿佛找到了成功的钥匙,接下来几年他片约不断,奖项不断。
《借枪》《悬崖》《一仆二主》《白鹿原》……每一部剧都堪称经典;
白玉兰、金鸡奖、华鼎奖、飞天奖,四大视帝奖项被他轻松摘得;
这份收获看似简单,背后也少不了辛勤的付出。
在拍摄完《借枪》后,张嘉益凭借该剧拿到了白玉兰奖。
可他愣是觉得这部剧有颇多遗憾,就找来编剧全勇先,在《借枪》的基础上创作了《悬崖》。
他不仅是主演还是艺术总监,改良过后的《悬崖》成为了真正的谍战经典。
张嘉益凭借该剧又拿到了华鼎奖。
在拍摄《白鹿原》时,张嘉益不仅是主演,还是艺术总监。
开拍前他带着剧组,去陕北农村体验生活,对大家的起居饮食,都很照顾。
他的体贴太过细致入微,以至于另一个主演何冰用哀求的口吻说:
“老张,别这样,你并不欠我们什么。”
在拍摄《装台》时,张嘉益跑到城中村,观察底层人民的生活。
他和那些人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不仅学会了蹬三轮,还找回了“老陕西”身上的那股烟火气。
最后《装台》播出后,顺子这个角色真是演到了大家的心里。
张嘉益的事业在2017年达到了巅峰。
他的多部作品成为热剧,《白鹿原》《我的!体育老师》《猎场》《卧底归来》《急诊科医生》《生逢灿烂的日子》……
毫不夸张地说,晚上黄金时间,你拿着遥控器换台,可以同时看到张嘉益出演的几部剧,还不会出戏。
2017年甚至被剧迷称为“张嘉益年”。
张嘉益终于搏出了自己的荣耀时刻,但盛极必衰,拼命拍戏的张嘉益,也已是强弩之末了。
04、
当走到镜子前,52岁的张嘉益站在那里,深情的目光看过去,他看到的是52岁的自己。
这一路走来,誉满天下的同时,也是病魔缠身。
他忘不了,三旬高龄闯荡北京,住地下室,吃泡面,摸爬滚打后,成就了一出出好戏,也为自己永久落下了病根;
他忘不了,为了顺利拍戏,自己每天早上要提前半个小时起床,只为用热水冲冲后背,让自己舒服一点,可疾病发作时,还是疼得站不起来,只能背着众人默默忍受;
他忘不了,在剧里因为脊椎问题,他不得不佝偻着背,一摇一摆走路,本是迫不得已,却被网友戏称为这是“六亲不认的社会步”,甚至有明星模仿他走路为乐。
累了,真的累了,是该歇歇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张嘉益放慢了脚步,走下万众瞩目的“神坛”,目送年轻人从身边超过,他的笑容更从容,步履却依然坚定有力;
他放低了姿态,背更佝偻了,白头发也多了,和观众的距离反而更近了;
他改了两次名字,蛰伏了18年,但那些经典的荧幕形象,却永远留在了观众心里。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足够了。
05、
张嘉益这事,也揭开了演艺圈3条关键成功法则。
第一条,耐住寂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影视圈的很多人,都有过不为人知的“静默期”。
梁家辉当年因为来内地拍摄《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被台湾封杀,生活拮据,一度跑到铜锣湾摆摊;
刘德华当年因为任性被TVB雪藏,沉寂的日子里他跟着林子祥,苦练唱歌技术,专心写词,为后来的复出蓄力;
周星驰当年落榜,当了十年龙套,期间只能在少儿频道当主持人,一度看不到希望的曙光;
张译毕业后一直待在话剧团跑堂,负责端茶倒水和写主持词儿,直到28岁才毛遂自荐出演了《士兵突击》;
于和伟也有近10年的沉寂期,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是反派专业户,拍摄《历史的天空》时,李雪健和张丰毅调侃他“这小子一看就是一肚子坏水儿”。
这些演员都是在最难得时候守住的内心的一方净土,然后才迎来的后来的绽放。
第二条,抓住机会。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当机会没来时,就耐心磨炼内功,当机会来敲门,就应该奋不顾身扑上去。
周星驰在90年代崭露头角后,立刻进入了疯狂创作期,仅1992年就拍摄了7部电影,其中5部包揽了香港当年票房的前5名,当年也被称为“周星驰年”,他也从星仔变星爷,从星爷变喜剧之王;
张译靠《士兵突击》熬出头后,又经过了几年的蛰伏,最终迎来绽放,
2020年,他连续推出了《八佰》《一秒钟》《金刚川》,证明了自己独挑大梁的能力,当年也被称为“张译年”。
于和伟靠《三国》《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成名后,也在去年迎来爆发,一年时间《觉醒年代》《理想之城》《悬崖之上》等影视剧接连推出,去年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于和伟年”。
周杰伦,当年刚进吴宗宪公司时,睡在公司沙发上,被吴宗宪逼着10天写了50首歌,最后获得发片机会,结果仅仅发了两张专辑就成为亚洲小天王。
第三条,优雅下山。
前段时间,56岁的任贤齐参加了《披荆斩棘》,1997年他凭借一首《心太软》火遍大江南北,专辑销量突破2000万,至今无人打破。
但是2000年后,他的时代被周杰伦终结,之后唱而优则演,跑到香港投靠杜琪峰,可惜一直没再重现当年的辉煌。
在接受采访时,他坦然地说自己能被周杰伦终结挺好的,一个艺人要学会在过了巅峰之后优雅下山。
优雅下山很精准地,概括了任贤齐和张嘉益现在的状态。
爬上高峰只需要勇气,但优雅下山需要的可不只是勇气,更需要一颗海纳百川的心境。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泽细流,故能就其深。
德艺双馨的老艺人很多,能拥有这样淡定心境的却很少。
比如刘德华,如今他还处在巅峰,但是在颁奖礼上,他谦卑地说,请各大导演来用我,我很便宜,还自带投资。
比如马丁·斯科塞斯,好莱坞的大导演,当年贾樟柯去他家拜访他,惊奇地发现有很多学生把作品寄给他。
贾樟柯问马丁你是在帮年轻人吗?
马丁说,你说反了,不是我帮他们,而是他们帮我,看到他们的作品,我才知道自己有多老,是年轻人教会我什么是新的电影。
比如老戏骨李立群,演了一辈子戏,塑造了无数经典。
今年7月,70岁的老爷子宣布退休,现在每天的生活就是分享自己在大山里的生活,没有一点儿明星的架子。
以上三种品质,张嘉益全都具备。
他有过意气风发,见证过人情冷暖;经历过漫长冬夜,也迎接过希望的曙光;攀登过演艺的高峰,如今优雅下山,从从容容,让人称羡。
张嘉益,是变了,但也没变。
他只不过是顺应天命,扮演更适合自己的角色,从没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让我们祝福他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