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百科

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一生简介

903人浏览   2024-02-14 09:10:10

王阳明,一四七二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余姚。王阳明父亲王华是明朝成化十七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后被封为新建伯。王家祖上可以追溯到王羲之,虽然一度家道中落,但一直都是书香门第。他从小的志向和父亲不一样,不是成为一名傲娇天下的状元,而是要做一位永垂不朽的圣人。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易经》中说:"圣人作而万物睹"。十三岁时王阳明已谙熟弓马之术,十五岁时他和父亲同游居庸关、山海关,"慨然有四方之志",伫立万里长城一览大明江山,埋藏在王阳明心中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被彻底激发。

21岁时王阳明第一次参加乡试考中举人,25岁再次参加科考却落第,他的父亲安慰他下次一定能中,他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1499年28岁的王阳明在礼部会试中因成绩出色,赐二甲进士第七人,授刑部主事不久再次授为兵部主事。自此王阳明的仕途正式开始,他人生中最惨淡的一段岁月也即将来临。

公元1506年宦官刘瑾擅政,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阳明义愤难平向明武宗直言上疏论救,刘瑾看完王阳明的奏折大怒,将其杖责四十几乎气绝。王阳明苏醒后被贬至贵州任龙场驿驿丞,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京城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王阳明将自己在龙场的小木屋命名为"何陋轩",然后静心自处读书讲学。王阳明在龙场悟道的第二年在贵阳书院讲学时,开始提出"知行合一"的学说。关于"知行合一"王阳明认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也不是知识而是人的直觉,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良知。每个人不需教化天然地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就是良知。

刘瑾死后被兵部尚书王琼看中,1516年王阳明45岁在王琼的举荐下,临危受命巡抚南赣汀漳等地。王阳明的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所以他的用兵以诡变著称,对于这些朝廷束手无策的匪患,文臣出身的王阳明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彻底剿灭,使当地人民重归安宁。江西各地将之奉为神明,各立生祠岁时供奉。

1519年苦心孤诣蓄势谋反的宁王朱宸濠在江西南昌发动叛乱,过境官员王阳明在一无朝廷授权,二无兵马粮草的情况下完全凭个人智谋就地组织地方政府和民众力量,仅用35天时间就打败了训练有素的十万叛军,并且生擒了朱宸濠。

此场战争即遇即起,速战速决,干净利落,令人叹为观止。使人哭笑不得的是宁王之战结束之后朝廷非但没有奖赏王阳明的军功,朱厚照皇帝反而认为是王阳明抢了自己的功劳。他身边的亲信太监甚至要求王阳明把朱宸濠放回鄱阳湖,然后等候皇帝御驾亲征活捉而返。

在皇帝和太监们的逼迫之下,王阳明无奈将朱宸濠交给了太监张永,又将去年呈报的《擒获宸濠捷音疏》重写一遍,将平定叛乱的功劳记在皇帝和太监们的名下。

1521年50岁的王阳明回到家乡绍兴,开始广收门徒传道讲学。从全国各地来绍兴求学的人"连成帷举袂成幕",前后左右环坐而听者常逾千人。1528年平定广西的叛乱以后,王阳明在回师途中肺病加重,溘然长逝于南安一舟中。临终前他的弟子问他:"师父还有何愿?"王阳明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在世人诚挚的敬仰和膜拜中,王阳明走完了他叱咤风云,著书立说讲学布道的一生。这一生王阳明终于实现了他少年时的理想,成了一位圣人。虽然他的人生已落幕,但是他说过的很多话,做过的很多事,他创立的心学学说,他写的《传习录》和《大学问》永不会随风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