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被猫狗抓、咬伤后,为什么要进行规范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

0人浏览   2025-04-02 13:33:00

2025年春季狂犬病防控宣传系列(二)

被猫抓、咬伤后,为什么要进行规范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

“菜花黄、猫狗狂”。春季天气回暖,猫狗等动物进入狂躁期,猫狗咬伤、抓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是狂犬病暴露的高发季节。被猫狗抓、咬伤后,规范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主要原因如下:

一、狂犬病的致死率极高

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接近100%,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

二、病毒传播风险不可忽视

狂犬病毒通过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即使看似轻微的抓伤或咬伤,也可能因皮肤破损导致病毒侵入。猫狗等动物可能在未发病的潜伏期(通常3-10天)即具备传染性,且外观健康的动物也可能携带病毒。即使被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狗猫抓、咬伤后,因免疫存在时效性、抗体滴度未达到保护水平等原因,仍存在被狂犬病毒感染的风险。

三、及时规范处置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

病毒从伤口侵入后,会沿末梢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一旦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发病症状,任何免疫措施都将无法阻止病情进展。被猫狗抓、咬伤后处置的黄金时间窗口极短,规范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是唯一有效的救命手段,需严格遵循专业机构“伤口处理+疫苗接种+被动免疫(必要时)”三位一体策略,任何延误或步骤缺失都可能致命。

狂犬病暴露后规范处置流程

被猫狗抓、咬伤后,尽快到专业的暴露预防处置门诊进行伤口处理,伤口处理是预防病毒侵入的第一道关口,其重要性不亚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注射。处理伤口后在根据暴露情况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总之,狂犬病暴露后处置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做到科学规范,才能最大程度减少狂犬病的发生。春季是猫狗等宠物易躁动的时期,我们要避免被其抓伤或咬伤。一旦被抓伤或咬伤,一定要到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进行规范的暴露后处置,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