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物报】
为展示和宣传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成果、交流各地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国文物报·遗产保护专刊》现面向社会各界长期征稿,欢迎踊跃投稿,我们将择优选用。
一、稿件范围
1.视点类
体现全国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工作。文章一般确定一个选题,就一个事件、一项工作展开阐述。可包括如下内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利用、文物保护重点工程、重点文保科技专项的开展和成果展示、文物安全形势、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的工作亮点,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动向解读,各地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与经验做法,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等。
文字要求控制在3000字左右,配高清图片3-5张。
2.理论类
以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探索为主要内容,从宏观的管理者层面和微观的基层工作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内容栏目包括:
理论探讨:就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面临的前沿问题展开争鸣,就相关理论概念进行阐释和分析。文章既能让读者了解当前文物工作的总体趋势和发展思路,又能使得学者参与讨论形成互动。
域外视界:介绍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组织机构、运作方式、最新举措、技术进步等,开拓读者视野。
成果追踪: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重要学术课题成果。
科技前沿:应用于遗产保护的新技术(如数字化扫描、监测预警、新材料修复)及其成果,探索科技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如何助力文物的记录与保存、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修复中的实践、文博信息软件的展示等。
文字要求控制在3000字左右,配高清图片3-5张。
3.案例类
聚焦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实践。涉及文物资源、文物建筑、石窟石刻、世界遗产,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与当地经济生活相融的合理保护措施。内容栏目包括:
文物资源:介绍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探索之路;国家级和省级名城保护情况、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文物建筑:介绍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具体做法或实践案例。
石窟石刻:聚焦石窟寺日常保护、科学研究、数字化采集、展示传播等核心工作内容。
世界遗产:关于世界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实践。
文字要求控制在3000字左右,配高清图片3-5张。
4.工作类
文物维修工程信息、优秀示范工程推广;新科技手段的应用,传统修复技术的研究、继承、弘扬和发展。内容栏目包括:
现场传真:文物维修工程的动态信息,500字左右。配1-2张图片。
工程聚焦:反映维修原则、维修理念在维修实践中的应用,讨论维修工程的管理、研究、保护与利用,推广维修工程中的典型做法。
修复往事:聚焦文物、壁画、古建筑等具体文物维修工程实例,反映修复原则、修复理念的实践应用。
工作手记:抒发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者的心得,分享酸甜苦辣。字数2000字左右。
信息建设:各地的数字化建设工作进展和各地实践经验,以及文博信息软件的展示等。
成果展示:各类文物科技保护活动和工作成果,特别是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成果。
文字要求控制在3000字左右,配高清图片3-5张。
5.交流类
遗产掠影: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遗存及其蕴含的价值。
案例展播:对全国文物修复案例、文物保护修复工程、文物科技保护等活动进行宣传展示。
交流互动:介绍国际上先进的遗产保护理念、成功案例,反映公众与遗产保护对话。
文创新声:介绍有创新点、特色突出的文创产品,展示文创设计新思路、新理念。
文字要求控制在1500字左右,配高清图片3-5张。
二、文章投稿邮箱与要求
1.请将文稿和图片发送到:
wenwubao@vip.sina.com
wwbbaohu@163.com
2.图片为jpg格式,需以图片说明命名并添加至压缩包。
4.邮件题目标注为投稿文章的题目+作者姓名。
三、投稿时间
长期
四、用稿说明
1.投稿的作品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
2.作品须为原创,且此前未在国家正式出版物或新媒体平台发表。投稿者应对作品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并保证其投送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如为其他媒体平台待发表的文章,请明确标注。
3.来稿在3个月内未收到采用通知者,稿件可自行处理。
4.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务、职称、联系方式等。
编辑:陈颖航
校对:陈尚宇
审核:李文昌
监制:李学良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本文来自【中国文物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