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英烈故事
品味文化深厚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玉捷 杨博媛 彭军 杨戟
雪峰高,溆水长。
站在沅水与溆水交汇处的溆浦大江口镇犁头嘴,往远处眺望,森林茂密,峭壁耸立,“好一片视野开阔之地。”驻足岸边,来自中国绿色时报的编辑王江江对犁头嘴的景色赞不绝口。
6月30日,全国百名文化记者采访调研团走进溆浦,追寻屈原的足迹,聆听英烈的故事,感受这里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远。
讲解员向采访团讲解抗日阵亡将士陵园(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军 摄)
溆浦龙潭镇的抗日阵亡将士陵园是此次采访调研的第一站,这里安葬着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烈近2000名。
1945年4月,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湘西会战,最终夺得胜利。此次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次大会战,而溆浦龙潭镇是此次会战的关键主战场之一。
“站在将士陵园,震撼感扑面而来。”解放军报文化部原主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名誉会长曾凡华感慨良多:“溆浦抗战文化彰显着不屈抗争精神。龙潭战役里先烈浴血奋战,这段历史是警钟,提醒我们和平不易,要铭记历史,传承先辈的无畏精神,守护如今的安宁。”
随后,采访调研团来到了明月洞和犁头嘴。相传,明月洞是屈原幽居独处创作楚辞的地方。站在洞外往上看,悬崖峭壁式的S形峡谷,宛如一弯明月。峡谷最深处有一股水自石壁涌出,形成梯级瀑布,犹如文思翻涌,绵绵不绝,令众人叹为观止。
犁头嘴,因其地形酷似犁头而得名,自明代起作为官方驿站,承担着滇黔至湘鄂的水路中转功能,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城墙、码头和店铺等遗迹。同时,该地也是屈原溯溆水逆流而上涉江入溆浦的起篙处。
“看了明月洞和犁头嘴,仿佛翻开了一部厚重的史诗。这里是屈原笔下的‘儃徊’之地,楚辞的浪漫与忧思仍在山水间流淌。溆浦,不仅是诗歌的源头,更是英雄的故土、精神的沃土。”王江江说。
讲解员向采访团讲解向警予事迹(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军 摄)
在向警予纪念馆,采访调研团的记者们时而驻足凝视展柜里的物件,时而听着讲解员的讲述。有人认真地用相机记录每一处细节,有人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内心的震撼与感悟。
“参观后,我被向警予的精神深深震撼。溆浦山水孕育了她敢为人先的气魄,她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精神,早化作溆浦的文化基因,让这片土地始终涌动着奋进的力量。”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秘书长申菏亮说。
调研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纷纷表示以后有机会还会再来溆浦。“从将士陵园到明月洞、犁头嘴,还有向警予纪念馆,我感受到溆浦文化的深厚。期待未来有机会能够再次来到溆浦,再次深入感受这片土地的文化魅力。”杭州日报文体副刊中心主任韩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