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是当前珠海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地处黄茅海东岸,坐拥亿吨大港,有着漫长海岸线和广阔海域,从依海而兴到向海图强,金湾区正加速挺进深蓝。
近年来,立足自身资源特色,金湾区已构建起装备制造、现代渔业、绿色能源并驾齐驱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数据显示,2024年金湾区海洋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445.32亿元、同比增长3.7%,海水产品产值13.31亿元、同比增长13.2%。
在金色海湾放飞蓝色梦想。“三驾齐驱”的金湾区,闯远洋,向深蓝,持续激活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海基二号” 在中海福陆建造场地完成总装出海,刷新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纪录。
“海工重器”集结地
日前,一批无缝海管完成涂敷,于珠海完成装船,起航发往卡塔尔最大油田——阿尔沙欣油田。这是该海外项目启运的首批海管,采用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深海长效防腐涂层技术,产品达到行业最高酸性和疲劳等级,可在波斯湾60米水深、高盐强腐蚀环境中保障安全运维。
据介绍,这一项目的合同金额约9亿美元,是目前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承揽合同金额最大的海洋油气工程EPCI总包项目。同样在珠海金湾的这片场地上,“海基一号”“海基二号” “流花11—1”上部组块等海洋重器在中海福陆建造场地完成总装出海,并两次刷新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纪录。
依托海洋重器锻造“深蓝引擎”,如今的金湾区正成为“海工重器”的集结地。依托中海福陆重工、三一海洋重工、烽火科技、珠江钢管、太阳鸟游艇等行业龙头项目,加快完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体系。
近年来,以金湾作为主阵地的“珠海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先后获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广东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数据显示,2024年金湾区海洋船舶和工程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50.37亿元,同比增长6.9%。
在临近亿吨大港高栏港码头的三一海工,厂房内的生产基本上处于满负荷状态,一批批助力降本增效的新能源港机产品尤其受到欢迎。近年来,依托“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战略,三一海工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
目前,三一海工针对电动产品已开发出6大类,覆盖纯电、增程、换电等全场景的产品,具备在新疆零下30°C低温到中东60°C高温的极端环境中持续作业的能力。未来,不仅是“油转电”的能效革命,更多“智电融合”的港口新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也有望从金湾走向全球。
三面环海的金湾拥有漫长的海岸线。
智能养殖“耕海牧渔”
金湾区位于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向海要粮潜力巨大、前景广阔。2024年全区渔业总产值19.27亿元、同比增长17.4%。
为最大限度发挥海洋资源优势,金湾区正着力推动陆基育苗、海水养殖、渔港运输、海岛观光的联动发展模式,加快谋划多个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其中,珠海金湾海洋牧场示范项目位于三灶镇南侧约14公里,预计今年底前建成珠海市首个风渔融合多功能固定式桁架网箱平台。
该平台按照有人居住网箱平台专为渔业智能化养殖设计,配备自动液力投喂系统应急发电与光伏一体化能源系统、水面及水质等多类监测设施、海水淡化装置、水下双目摄像头等综合一体化管理平台。可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化智慧养殖模式转型。
去年底,该项目1万立方米水体的HDPE重力式网箱迎来首次出渔,共出产海鲈鱼超1万斤。预计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均产量可超过1000吨。相比传统养殖模式增产80%左右,年均实现产值5850万元。
与此同时,悦禾公司位于荷包岛海域的现代化海洋牧场首创并大规模投入650组环保型塑胶养殖设施,以替代传统的竹筒、泡沫箱,实现生态健康养殖与高效产出。2024年总产出生蚝11000吨,产值约6000万元。
“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据悉,金湾区谋划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超6万亩。通过推动海洋农业从散养到集中化规模化养殖转型,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也进一步拓宽。
如采取“党建+企业+村集体”发展思路,以兴村公司(即惠农公司)为载体,投资约3.1亿元,谋划建设2.7万亩养殖区。2024年总产量约4万吨,产值达3.5亿元,为村集体平均增收超过400万元。
此外,通过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合作,金湾区还依托珠海海发种业产业园一期(飞沙基地)等项目培育高品质苗种,打造现代农业“芯片”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5座厂房建设,可实现从亲鱼保育、产卵受精、种苗孵化、种苗培育、饵料供应的全链条种苗生产,预计投产后每年可培育苗种1亿尾。
亿吨大港高栏港。
海上绿色能源站
近年来,金湾区不断加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如珠海金湾海洋牧场示范项目不仅建起了“海上粮仓”,还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风渔融合”海洋牧场,实现风能和渔业资源的最大化综合利用。
如今,随着海上风电、光伏等项目的加快建设,一个个海上绿色能源站正把清洁能源输送到金湾大地。其中,金湾海上风电场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近8亿千瓦时,满足3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项目自2021年4月全容量并网以来已发电超37亿度。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省标煤消耗约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6万吨。
金湾海上风电场项目。
全力激活海上“风”“光”,努力建设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在鱼林村,上千亩滩涂上铺展着一片庞大的光伏矩阵。作为珠海首个集中式及立体确权涉海光伏复合项目,三灶鱼林村光伏复合项目2024年全年发电量达3.02亿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7万吨,相当于再造500公顷森林。
当前,金湾区提出,要全力推动高栏一、二海上风电项目等一批代表性的海洋能源项目,加快形成集群优势。项目全部建成后,全区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超39亿千瓦时。
据统计,截至去年,金湾区共有海洋经济相关企业346家,涵盖海洋渔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电力业等产业。接下来,将持续发挥邻海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海产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海洋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持续激活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采写:南方+记者 董谦君
摄影:南方+记者 关铭荣
【作者】 董谦君;关铭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