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在科大硅谷蜀山园硅谷大厦内,合肥临境气象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时国利正带领团队进行一场气象数据模拟测试。这家成立不久的高科技创新企业,正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顶尖科研团队,专注于全球及局地气象与大气环境要素的一体化精细仿真和预测。如今,临境气象正通过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气象预报技术,赋能低空经济、新能源等行业,成为智能气象领域的一股新晋力量。
技术突破:从全球到区域的高精度气象预报
“市场上,高精度数值预报技术长期以来依赖国外数据。”时国利介绍道,尤其是欧洲中心(EC)的全球模式和WRF降尺度模式,几乎成为国内气象预报的“标配”,这种依赖不仅限制了我国气象预报的自主可控能力,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细化气象需求。
“我们自主研发的全球变网格高分辨率大气数值模式,打破了这一局面。”谈及临境气象的科技突破,时国利表示,公司团队的预报系统不仅保持了全球范围的预测能力,还能针对重点区域进行公里级超高精度加密预报。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精度数值预报领域的空白,也实现了从全球预报到区域精准预测的一体化。
“传统的气象预报模式需要先购买全球数据,再进行降尺度处理,而我们直接将这些步骤整合,从源头优化了计算架构,提升了预报精度与计算效率。”时国利自豪地表示,这一技术已在低空经济、新能源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应用落地:为低空经济与新能源保驾护航
当前国内,低空经济已经“热得发烫”,气象预报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低空飞行对气象条件极为敏感,尤其是极端短临天气如湍流等,传统的气象模型难以捕捉。”时国利介绍道,临境气象的技术,能够在特定区域提供街道级别的高精度气象预测,为低空飞行安全保驾护航。
“我们正与行业合作伙伴联合开展低空飞行气象保障示范工程,为安徽及全国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关键支撑。”时国利介绍道,公司通过融合全球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和AI建模技术,构建了一个高精度、实时化的低空精细气象仿真和预报系统,能够实现分钟级更新与百米级预报精度。
在新能源领域,临境气象的技术同样大放异彩。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对气象条件高度依赖,精准的气象预报能够大幅提升发电功率预测精度,降低弃风弃光率。时国利透露,公司已与国内多家新能源企业达成合作,通过高精度气象预报优化电力调度方案,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科大硅谷:创新生态助力企业腾飞
"选择落户科大硅谷,是我们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时国利坦言,作为科大赋权项目的重要成员,临境气象在充分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资源和技术转化渠道的同时,还享受到科大硅谷提供的优质办公空间和政策支持。
时国利举例:“公司不仅享受半价办公租金,还获得了‘初创贷+种子基金’的政策支持,并快速对接合肥羚羊工业互联网等合作伙伴。”更重要的是,科大硅谷聚集了大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顶尖人才和创新资源,也为公司核心技术的持续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里的政策扶持和资源对接,让我们能够快速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实现规模化应用。”时国利感慨道,这样的创新生态和产业集群,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未来展望:打造智能气象生态体系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填补国内高精度气象预报的技术空白,更是要推动智能气象在更多场景的应用落地。”时国利表示,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联合政府、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打造智能气象生态体系。
“低空经济、新能源、智慧农业等领域,都是我们未来的重点方向。”时国利信心满满地表示,临境气象将继续依托科大硅谷的创新生态,深化技术研发,拓展应用场景,为安徽及全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从千米模糊到街道级精准,临境气象突围的步伐是江淮大地上以科创打头阵的生动缩影。在科大硅谷的创新闭环中,这家企业正日积月累,将实验室的算法转化为低空飞行的安全屏障、“双碳”战略的数字基石。
当气象预报突破物理疆界,其撬动的不仅是万亿级低空产业,更是新质生产力破茧成蝶的无限可能。期待这场气象革命继续以合肥这片创新沃土为原点,为高质量发展绘就更精准的"中国云图"。(记者 孟一凡)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