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湖南大学打造自主可控可移动文物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

0人浏览   2025-04-08 19:50:00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余楚倩 记者 阳锡叶)一个采集棚、一个软件,总价不超过4万元,平均只需要8分钟,就能成功让一件文物“活”起来。低成本、高效能,文物不出馆就可完成采集,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劳奕臻团队正是这项技术的关键提供者。

团队开发的国产摄影测量软件突破了基于偏振光源的全息光场采集影棚设计,以及面向复杂材质与形态表面的视觉三维重建方法两大核心关键技术,并成功打造了一套自主可控的可移动文物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可移动文物采集领域,我们的软件在关键指标上,是完全可以替代国外采集软件的。”劳奕臻说,团队还将继续聚焦垂直领域研究,将技术扩展到大场景不可移动文物的三维数字化领域。

目前,劳奕臻正在承担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智慧文博的AI赋能智能交互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的核心工作之一是研发面向不可移动文物的文化资产数字化与自动化标注技术,目标是通过输入单张或多张文物图片,利用多模态大模型的强大能力,结合中国风格不可移动文物的实体特征,实现文物的自动化标注。这一过程不仅能显著提高标注效率,还能减少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依赖,从而降低成本。

团队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建立湖南省的文化资产标注数据集。通过这项技术,有望在低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完成至少1万件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数据的自动化标注,标注词条数量预计将超过5万条。这一成果将为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作者:余楚倩 阳锡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