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媒体看沛县丨“渔光互补” 沉陷区复绿

0人浏览   2025-07-16 15:40:00

【来源:沛县发布】

7月15日

《中国煤炭报》刊发文章

《“渔光互补” 沉陷区复绿》

聚焦中煤大屯公司新能源基地

“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创新实践

全文如下

深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排列在水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光芒。一叶叶扁舟穿梭其中,鱼儿在船舱内跳跃。岸边的健身跑道上,跑步的人们三三两两。

这片集渔业养殖场、健身公园、工业基地于一体的综合基地,是中国中煤大屯公司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龙固镇卞庄村打造的新能源基地。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土地荒芜、生态失衡的采煤沉陷区。

如今,大屯公司在采煤沉陷区水面架设200多万块光伏板,形成了连绵数公里的“蓝色矩阵”,年发电量可达3.4亿千瓦时;板下水域经过科学规划,进行渔业养殖,实现“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立体循环。

水上发绿电

坐落于江苏沛县的大屯公司,因煤而建、缘煤而兴,长期开采煤炭形成了采煤沉陷区,出现大片永久性水域。

近年来,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双重挑战下,该公司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致力于矿区生态修复。

“我们要盘活每一寸土地,实现多重效益。”大屯公司新能源建设工作负责人冯长萍说。

大屯公司根据采煤沉陷区分布情况,遵循“环保先行、适渔适光、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积极建设新能源基地。

如今,占地5847亩的新能源基地内,光伏装机容量303兆瓦,并配备了110千伏升压站。该基地发出的清洁电力,通过双回路专线直供工业园区。

自2024年全容量并网以来,该基地已累计向地方输送清洁电能近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1.7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30万吨。

“该基地改变了大屯电网几十年来的单一能源结构,也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绿色电能。”该公司电力及新能源管理部部长鹿启伟说。

截至2024年底,大屯电网绿电供电比率达60%。

农民变渔民

在光伏矩阵的周边水域,卞庄村村民牟永民正带着妻子打捞地笼。看着一笼笼鱼虾,夫妻二人满脸喜悦。

5年前,这里曾是村民的“伤心地”。

据牟永民介绍,这里原来是卞庄村的耕地。土地塌陷前,这里“稻麦两熟”,每亩地一年的收成在1000元左右。土地塌陷后,这里渐渐成了水塘。

“刚开始,大家环保意识薄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都往水塘里倒,导致水塘污染严重,到处都臭烘烘的。”牟永民回忆说,“一到夏天,这里蚊虫乱飞,根本没法靠近。”

新能源基地建成后,沉陷区水质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村民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如今,养鱼成了村民的新营生。牟永民指着船舱的鱼虾说:“除了鱼虾,夏天还能抓到黄鳝、泥鳅、甲鱼,有时一天能卖三四百元。”

“将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相结合,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该公司地方协调中心主任陈祥说,光伏电站源源不断提供绿电,渔产养殖提升了水质,周边环境得到改善,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好去处。

来源 / 中国煤炭报

编辑 / 张玲责编 / 韩方伟 任练

编审 / 胡光明监制 / 孙亮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