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多地地铁提醒勿做“板凳族” 行车安全和乘客舒适需求如何兼顾?|封面深镜

0人浏览   2025-05-12 14:37:00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实习生 姚媛媛

近期,上海地铁在其官方账号发布消息称,在上海地铁全网络部分行程较长的线路中,乘客自行携带小板凳在车厢内插空就座的情况时有发生,地铁方面提醒乘客勿做“地铁板凳族”,不要在地铁车厢内使用小板凳。

有人认为,不少乘客通勤时间很长,带小板凳乘地铁,实属无奈之举,“通勤一两个小时,全程站着太吃力。”还有人认为,这种做法不文明,“本来就挤,就没地方站,还有人坐地上、坐小板凳上,不小心就踩到挤到了,产生矛盾。”

一时间,关于“地铁板凳族”引发话题不断。5月12日,记者梳理发现,实际上围绕“地铁板凳族”产生的争议并非首次,地铁里程全国第四的成都地铁也曾发生类似争议。如何兼顾行车安全和乘客舒适性需求?专家对此发表了观点。

网友在社交平台发的地铁“板凳族”

多地提醒“地铁板凳族”:

早晚高峰自带板凳有安全隐患

上海地铁方多次发布提醒,呼吁乘客勿做“板凳族”,但此类现象层出不穷。今年4月份,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中心曾发文称,乘坐行程较长的线路确实耗费体力,但自行携带小板凳会阻挡其他乘客通行,占用较大车厢面积影响其他乘客站立,同时,晃动的车厢内也容易跌倒或绊倒其他乘客。

上海地铁发文提醒乘客勿做“板凳族”

上海地铁方面不提倡在地铁车厢内使用小板凳,希望广大乘客互相提醒,积极配合,文明乘地铁,勿做“板凳族”。

网友在社交平台发的地铁“板凳族”

记者梳理发现,地铁“板凳族”话题由来已久,不止在上海,杭州、北京和成都地铁线路上,类似争议也时有发生。2023年11月8日,北京地铁方面曾发出提醒,从文明乘车及安全因素考虑,不建议乘客在乘车时使用小板凳。如发现有乘客使用小板凳的行为,列车安全员也会及时进行劝阻。2024年8月,杭州地铁发出提醒,根据《杭州市轨道交通禁止携带物品目录》,小板凳不属于禁带物品,可作为随身物品携带进站乘车,但为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和维护文明乘车秩序,杭州地铁不建议乘客在车厢内使用小板凳。

网友在社交平台发的成都地铁“板凳族”

是无奈还是自私?

“地铁板凳族”引发网友争议

在成都地铁上,也偶尔会看到乘客自带小板凳在车厢角落和接缝处就座。市民朱女士今年3月乘坐地铁4号线时,就遇到了“板凳族”带来的困扰。她告诉记者,当时她在中医大省医院站上车,本身上车的人就比较多,在车厢尾部,原本她以为前方空出来的区域是可以站立的,谁知往前站的时候,差点一个踉跄倒在地上,“当时一个角落里,以为是空的,走近了才发现有三四个人坐小板凳,不走近根本看不到。”

网友在社交平台发的成都地铁“板凳族”

“板凳族”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引发网友关注。有网友提出,早晚高峰在地铁车厢内使用小板凳或就地坐下会影响安全,而且占用空间,“如果有女士穿着裙子,也会有其他方面的担心。”还有网友认为,很多乘客带小板凳坐在车厢内,因为看不见,很容易发生踩踏的问题。

网友对于“板凳族”的看法

网友们对于“板凳族”的看法

不过,也有网友从通勤时间和实际需求方面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有成都网民表示,自己每天通勤一个多小时,而且不是始发站乘坐,带小板凳乘地铁,实属无奈之举。“全程站着太吃力,小板凳坐着要好很多”“人太多挤不下,只有带小板凳了,又没说不让带”。

网友在上海地铁留言对于“板凳族”的看法

专家解读:

城市公共服务应更加精细化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陈光认为,首先,“地铁板凳族”如果放置凳子占用了过多的空间,会导致通道堵塞,影响其他的乘客进出,特别在高峰时期容易造成占用空间和拥堵,建议应该先引导。第二,实际上从另外角度讲,在不影响上下车和进出通道的情况下,在整个过程当中遵守地铁方面的规定,这样的话,“板凳族”影响比较小,兼顾了上班族路途艰辛、通勤时间长等问题,应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和人文关怀。

“可以更加细化运力和运输方案,比如说分时间、分趟分班次,或根据线路来分位置,做出相应的建议或者规范。”陈光提出,比如在高峰时期,车厢本身就很拥挤,那么这个时间段内或者是高峰期的地铁线路上,自带小板凳就不应该被允许,但是如果空闲宽松的时间段,或者说相对宽松有空位的列车班次,建议可以在某个区域或者在不影响正常进出、乘客上下车的通道、拐角处等地方,设置一个“休息区”,容纳小板凳、临时座椅,可以实现“舒适”与“安全”的兼得。

陈光教授建议,实际上,围绕“板凳族”引发的分歧,反映出大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与个性化需求间的张力问题,而要解决这样的分歧,需要城市拿出包容度和应有的人为关怀,同时,在大城市通勤生态中,改善运力和改进运输方案,利用系统性思维,让公共服务更加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