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办实事 解民忧|澄江市“百名干部进小区”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干部沉下去 民心聚起来

0人浏览   2025-05-20 08:21:00

今年以来,澄江市以“百名干部进小区”活动为抓手,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下沉到自己所居住的小区,深度参与小区治理工作,推动资源、服务、力量向基层倾斜,着力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群众参与,全市129个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探索出一条干部示范、群众当家、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走进凤麓街道揽秀社区三合园小区,整洁的公共区域、有序停放的车辆与曾经“垃圾无人清、车辆随意停”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三合园小区是一个开放式小区,有78幢78户人家,常住人口180余人,由于建成时间久,缺乏有效管理,小区治理面临诸多挑战。为切实提升小区治理水平和人居环境,揽秀社区积极探索创新,以“百名干部进小区”活动为契机,聚焦老旧小区治理难题,通过多方协同、居民共治,推动三合园小区蝶变。

揽秀社区联合“百名干部进小区”工作组、业委会等力量,以党建引领,积极组织召开治理议事协商会,成功推选5名业委会成员,搭建起“干部指导+党员带头+居民自治”的治理框架。针对卫生保洁难题,社区积极搭建共治平台,经过三方共同商议,确定了每户每年缴纳100元卫生保洁费的方案,用于聘请保洁员打扫公共区域。“聘请专人打扫后,整个小区干净多了,住着顺心、舒适。”凤麓街道揽秀社区三合园小区居民赵喜说。

“百名干部进小区”激活了群众自治的内在动力。在凤麓街道仪凤社区,下沉干部协助社区创新构建“党建+网格、议事协商、典型带动”三位一体治理机制,实现了从政府兜底到居民自治模式的转变,成功破解75个小区治理难题,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在凤麓街道仪凤社区水电开发公司小区,网格员们在党员带领下,积极参与到网格巡逻、调解邻里纠纷等社区治理工作中。

“仪凤社区共有75个小区,已实现43个小区党支部全覆盖,并在党支部牵头下成立43个小区业委会或物委会,划分146个网格区,采用‘1+1>2’模式,即1名网格党支部党员联合1名网格员、业委会成员、楼栋长,按责任区进行分片包干、设岗定责。”仪凤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施从厚介绍。通过“1+1>2”模式,有效推进了小区“微”更新与“微”服务,满足了居民“微心愿”,也构建起了“网中事格中办、小事不出网格”的治理格局。

同时,社区充分挖掘138名党员代表和居民骨干力量,组建小区自治委员会,积极开展居民需求调查和自治政策宣传活动,充分激发居民参与自治的热情。

议事协商,共商共治小区难题,典型带动,以点带面促自治,激发居民自治活力。仪凤社区充分发挥党员代表、老干部等居民骨干的示范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模式,广泛传播小区治理中的好人好事,进一步提升了居民对自治的认知和参与的积极性。目前,社区已有7个老旧小区实现自治。

在澄江市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变化源自广大居民心态的转变:退休老党员变身成为矛盾纠纷调解员,普通居民也在参与治理中成长为社区骨干。

“通过搭建分类施策、资源整合、长效共治的治理闭环,深化‘业主自治+物业管理+单位共治’三种模式融合联动,形成了‘党建引领定盘、多元共治赋能’的凤麓模式。”凤麓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沁霖介绍,目前,凤麓街道已实现辖区小区物业服务100%覆盖,83个环卫退出小区100%接管,居民获得感更足。

自“百名干部进小区”活动开展以来,全市500余名公职人员下沉129个小区深度参与小区治理工作,通过召开小区院坝协商会、业主议事会等,征求4400多户业主意见,收集民生诉求、化解矛盾纠纷59件,推动解决截污治污工程收尾、道闸安装等民生难题5项。

“‘百名干部进小区’是深化基层治理的‘关键一招’。干部在基层一线锤炼作风,群众在参与治理中增强认同,基层治理从‘政府单打独斗’转向‘干群同心发力’,干部沉下去,把民心聚起来。”澄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田超介绍,澄江市将深化“百名干部进小区”活动,持续抓好小区党组织建设、“红色物业”创建等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群众自治+志愿服务+协商议事”等多种治理形式,更好发挥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提高小区治理能力的同时,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

云南网记者 杨茜 通讯员 符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