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五链融合”深观察④|一只鸭子的生态致富经

0人浏览   2025-05-21 04:57:00

【来源:红网时刻】

编者按:2023年以来,郴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持续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紧扣“135”(紧盯一个目标,把握三个关键,做好五篇文章)示范区新三年行动计划总体布局,全面系统推进示范区建设,如今郴州这五篇文章交出怎样的答卷?在示范区“五月宣传月”之际,聚焦《“五链融合”促转型》篇章,红网时刻新闻推出系列报道。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唐哲宁 通讯员 罗海勤 郴州报道

清晨,在湖南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舜华鸭业”)的标准化养殖农场里,养殖户王柏松正忙着给鸭群“加餐”——一片片翠绿的牧草被投入水面,鸭子们扑棱着翅膀争相啄食。舜华鸭业打造的“鸭+鱼+草”生态养殖模式,让他养殖场去出栏20万羽临武鸭纯利润达到将近6元/羽。“这些牧草能替代部分传统饲料,鸭子长得更健康,肉质也更鲜甜!”王柏松笑着说。

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舜华鸭业坚持全产业链绿色改造,用26年时间,将当地小麻鸭“孵”成年产值16亿元的富民产业。如今,企业以科技创新为笔,在“生态产业化”答卷上书写新篇章,让绿水青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以前养鸭最头疼的就是污染,现在鸭粪也成了‘宝贝’。”舜华鸭业技术负责人邝文涛介绍,公司236个标准化养殖农场推行“水面养鸭、水下养鱼、岸边种草、定期休牧”的绿色模式。鸭粪经发酵后变成有机肥滋养牧草;水中的残饵和排泄物被鱼类消化,水体磷含量降低25%,富营养化风险大幅减少;牧草替代15%的传统饲料后,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提升了鸭肉品质。

这种循环模式不仅解决了污染难题,还让荒山变“金地”。公司鼓励周边农户在荒地种植牧草,既防止水土流失。2024年,舜华鸭业带动3000多户养殖户,户均养鸭利润创下5.7元/羽的历史新高,在行业亏损潮中逆势突围。

深加工环节的科技突破,成为产品升级“加速器”。2023年,公司与科研校企联合研发的“充氮保鲜技术”和“调理灭菌技术”投产,使充氮产品保质期延长至1年,新上市的冰爽鸭、鸭五件等产品,更是成为了企业利润新的增长点。

屠宰加工环节,更实现了“变废为宝”,过去令人头疼的鸭骨、尾脂腺等副产品,如今被“吃干榨净”,骨头和内脏经生物技术转化为高蛋白饲料原料。“光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每年就能增收100万元。”技术负责人夏时雨介绍。

面对产能扩大带来的污水处理压力,舜华鸭业在2024年初引入“物理+SBA+ABR”智能处理系统,通过生物接触氧化结合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的生物膜法,将处理成本降低40%,为绿色生产再添保障。

从育种到餐桌,舜华鸭业书写全链条“绿色答卷”:祖代鸭场和236个农场保障源头品质,临武鸭成活率达95.08%,料重比降至4.1%;6座现代化加工厂年产200多款产品;300家直营店,电商渠道销售额年均增长40%。随着第二代智能工厂和种业振兴项目落地,企业正向着年加工2000万羽、产值25亿元的目标迈进。

从“鸭粪围塘”到“碳索未来”,临武鸭的蜕变印证了一个硬道理:传统农业与生态科技深度融合,不仅能擦出环境友好的火花,更能点燃乡村振兴的引擎。正如舜华鸭业董事长胡建文所言:“绿色发展不是负担,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临武鸭的“绿色革命”,为农业产业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生态样本——守护绿水青山,必能收获金山银山。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唐哲宁 罗海勤

编辑:龙芳华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