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奋发有为往前赶”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邵海卫介绍安徽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相关内容。2025年,安徽力争国内旅游总花费破万亿元,入境游客人数实现倍增,建成省文化馆新馆和省非遗馆,新建60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去年全省入境旅游人次增长94.8%
2024年以来,全省文旅系统扎实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全省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花费均创历史新高,分别比上年增长7.4%、10.8%。全省入境旅游快速增长,入境旅游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分别增长94.8%、124.1%,更多外国民众来皖感受徽风皖韵。
70多部作品亮相国家级活动。“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持续升温。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郎溪磨盘山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安徽博物院入选国家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总数达到6个,居全国第1位。
小岗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入选总数居全国第2位。琅琊山获评5A级旅游景区,黟县乡村旅游度假区晋升国家级。
2025年力争国内旅游总花费破万亿元
2025年,安徽将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推出一系列惠民惠企促消费举措。力争国内旅游总花费破万亿元,入境游客人数实现倍增。
构建“一区三圈四带”协同发展机制,努力打造全国全域旅游发展先行区。加快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全域高质量发展。加快合肥都市科创文化休闲旅游圈发展,建设科创旅游高地和环巢湖等重点片区,建设全省文旅枢纽城市。推出世界遗产之旅、心灵休憩之旅、生态康养之旅、科创研学之旅、红色育人之旅、考古探源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
实施100个标志性、牵动性重大项目,谋划招引100个重点项目。大力培育规上文旅企业、“专精特新”型文旅企业,建设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10家以上。促进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提质升级,大力发展首发经济、时尚产业、沉浸体验、低空文旅等新业态。
政府补助促进文旅惠民
今年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安徽省培育新业态新场景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十条举措》,创新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春游江淮请您来”等文旅促消费品牌活动。下一步,将持续开展“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
落实“百城百区”“百城千站”文旅消费行动计划,加大非周末和淡季优惠力度。举办“安徽有礼”全省文创旅游商品大赛。推出百件优秀课程和百条精品线路,打造一批夜间文旅消费地标。遴选20个“文旅消费新场景项目”。
凌家滩、双墩等遗址博物馆将建成开放
2025年,安徽将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推进武王墩、明中都等重点考古发掘和遗址公园建设。
建成开放凌家滩、双墩等遗址博物馆。出版黄梅戏曲本典藏丛书,认定一批省级非遗工坊,推出一批博物馆精品展陈项目,扩大“我在博物馆画文物”等社教品牌影响力。
推出更多体现“徽风皖韵”、展示安徽形象的文化精品。策划制作一批融媒文化产品,推出更多符合青年群体需求的黄梅戏优秀剧目。
实施“跟着微短剧游江淮”创作计划,组织全省优秀剧目、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濒临失传剧种展演,把更多文化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
实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艺术人才提升计划,组织“名师带徒”、名角名家交流巡演。结合实施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等项目,推进安徽地方戏曲复排、传播与数字化转化,实现优秀文艺作品“云上”“破圈”传播。
国际旅游线路精品库吸引境外游客
将制作推出安徽入境游宣传片、多语种安徽旅游地图,240小时过境免签服务手册等入境游宣传品。
高质量举办第十五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联合举办RCEP成员国友城文旅合作对话会。组织赴港澳台、日韩、欧美等重点客源国和地区开展全球推广活动。支持黄山市等重点旅游城市申请加入丝绸之路城市旅游联盟。
省级拿出2000万元对入境游人次、入境包机、境外营销予以资金激励和补贴。
组织参加重点国际展会,加强与长三角入境游头部旅行商合作,引导入境游客分流入皖。
建立国际旅游线路精品库,为外国游客提供更多文旅消费选择。
在合肥、黄山机场及高铁站建立完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打造“皖美支付 便利服务”品牌,更好满足境外游客消费需求。
争创超20家全国甲乙级民宿
2024年全省乡村旅游累计接待3.7亿人次,增长7.7%;累计旅游花费3085.5亿元,增长10.9%;带动就业人口95.8万,富民效益显著提升。下一步,将打造皖西、皖中、皖南、皖北四大主题乡村旅游集聚区,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集聚区。
深化品牌建设,打造“一村一主题”特色村落。推动“皖美民宿”品牌升级,争创全国甲乙级民宿总数超过20家,培育“皖美金牌民宿”350家。落实等级民宿奖补政策,发布“皖美金牌民宿20强”榜单,成立省民宿产业协会。
推出“乡村旅游+”融合项目,串联非遗、美食、红色文化资源,打造10条以上特色精品线路,培育“新场景+新体验”示范项目。推出“一食一村一宿”主题线路,线上线下评选“皖美乡味”TOP10,激活乡村文旅消费。
推广“西溪南”“大灵山”整村开发模式,实施“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分层级认定持证管家。挖掘“金牌讲解员”“乡村文旅推介官”等本土人才。
计划建成省文化馆新馆和省非遗馆
计划建成省文化馆新馆和省非遗馆,新建60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实施“送戏进万村”、广场舞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实施送戏“十百千万”计划,举办16场省级展演活动、100场市级展演活动、1500场县级展演活动,带动全省每年举办文化活动15000场以上。
举办“四季村晚”,完成全国示范展示15场、省级示范展示80场,带动全省每年举办2000场以上。每年组织全省广场舞联赛1000场。建立全省阅读推广项目资源库、全省群众文化活动节目库,推动资源共建、成果共享。
合报玩转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新闻记者 孙皞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