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怀集坳仔镇茶秆竹绿浪生金,年产值2.5亿带富一方百姓

0人浏览   2025-07-17 00:15:00

在肇庆市怀集县东南部,有一个因竹而闻名遐迩的小镇——坳仔镇。如今,全镇28万亩山地,其中茶秆竹林便有23.54万亩,漫山遍野的茶秆竹,绿浪翻涌,形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竹海。

竹山环绕的坳仔镇仙溪村。江先梅 摄 受访者 供图

坳仔茶秆竹生产经营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据1993年修订的《怀集县志》记载,坳仔镇茶秆竹从清道光年间已经因竹色泽鲜黄,竹质坚韧的特性,被英国商人相中,带回英国销售,从此打开了出口的大门。茶秆竹年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的60%以上,远销欧美和东南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坳仔镇茶秆竹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坳仔镇也因此被列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2020年,“怀集茶秆竹”入选广东省第三届名特优新农产品入库名单;2021年“怀集茶秆竹”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3年坳仔镇成功申报“中国茶秆竹之乡”称号,让这张绿色名片愈发闪亮。

茂盛的茶秆竹成为坳仔群众的“摇钱树”。蔡剑婷 摄 受访者 供图

时光回溯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的坳仔公社,林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公社大多数山地为松树、杉树、杂木、竹子混杂的山林,芒秆、杂草丛生。除少部分茶秆竹林效益良好外,竹子长不旺、松杉长不高,残次林遍布,改造残林荒山成为群众迫切期盼解决的问题。

坳仔镇竹乡村边的茶秆竹晒场。方剑辉 摄 受访者 供图

1974-1975年,怀集县开展的“岳山造林大会战”,为坳仔公社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公社党委安排时任坳仔公社党委副书记的李石耀,带领460多名青年民兵奔赴岳山参与会战。在岳山,民兵们克服了冬雨连绵、寒风刺骨、运输线长等重重困难,创造了将岳山残林荒山变成万亩林海的绿色奇迹。这段经历,让李石耀深刻认识到科学造林、团结奋斗的重要性,他决心把“岳山造林”的经验带回坳仔,助力坳仔的林业发展。

拍摄于绥江河坳仔河段,群众正在进行茶秆竹加工作业的场景。方权裕 摄 受访者 供图

回到坳仔公社后,李石耀和公社班子成员针对当地林业发展问题,积极寻找破局之策。他们将大力发展茶秆竹生产作为坳仔林业发展的长久战略,计划把“岳山造林”的经验举措运用到坳仔的残林荒山改造上。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道道难题。

群众发展茶秆竹生产的决心不足。林地里树种多样,当时全县大力发展松树、杉木生产,采取“林粮结合”,传统的迹地造林可以间种杂粮,解决山区群众的粮食缺口,对于是否大规模扩种茶秆竹,大家意见不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社班子深入群众,召开多次会议,向村民分析茶秆竹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通过组织村民代表到镇内茶秆竹种植效益好的乡村实地参观学习,让村民看到茶秆竹带来的实惠。慢慢地,群众的观念开始转变,对发展茶秆竹生产有了新的认识。

坳仔镇的茶秆竹苗圃基地。方权裕 摄 受访者 供图

种苗和育苗技术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当时,茶秆竹育苗技术尚未成熟,种苗供应不足。为攻克这一难题,坳仔公社积极配合县林科所开展茶秆竹埋鞭繁育技术攻关。技术人员深入山林,观察茶秆竹的生长习性,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掌握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埋鞭育苗技术,提高了种苗的成活率和质量,为大规模种植茶秆竹提供了保障。

在残林荒山改造经验方面,坳仔公社也在不断探索。通过实践,他们发现茶秆竹竹笋是竹林发展的关键因素,且竹笋有大小年之分。利用小年做好残林的改造,即在茶秆竹长笋的大年前(小年)将除茶秆竹之外的灌木、松树、杉木以及芒秆杂草砍下除掉,为来年长笋创造良好条件,这一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过一代又一代造林人的不懈努力,坳仔镇的荒山残林得到了有效改造。如今,坳仔镇的林业发展不仅在生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全镇现有茶秆竹加工厂332家,就业人数7357人,年出口6万吨、年产值2.5亿元,带动群众(每户)增收约4万元。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茶秆竹产品种类日益丰富,除了传统的建筑、家具用材,还开发出了竹工艺品、竹炭、竹纤维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提升了茶秆竹产业的经济效益。

坳仔镇的茶秆竹加工车间。高仲谋 摄 受访者 供图

在“岳山造林”光荣传统的激励下,坳仔镇不断探索林业发展的新模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坳仔镇依托丰富的竹资源和厘江山水风光,积极谋划推进厘江水上“一江两岸文化旅游”综合体、茶秆竹示范基地等生态农文旅项目,不仅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还为当地村民带来更多的收入来源,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展望未来,坳仔镇将继续传承和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进一步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推动茶秆竹产业转型升级,深化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

撰文:刘亮 唐锦洪 谭上洲 高仲谋 黄暖

【作者】 刘亮;唐锦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