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采风活动在福建南平启动

0人浏览   2025-04-21 20:06:00

心归山水,静品武夷。4月18日至24日,来自中央、省级和福建各地市50余家主流媒体记者齐聚南平,以“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为主题,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采风之旅。

采风活动中,媒体记者通过“实地采风+实景访谈”的形式,聚焦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三茶”统筹发展等,宣传南平市“碧水丹山”的自然画卷、“闽邦邹鲁”的人文之韵、“茶香四溢”的产业活力,以及在双世遗、文化、产业、改革开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这里很“仙”,这里还能“吸氧”。在三才峰、在月亮湾、在青龙大瀑布、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宣教馆,媒体记者呼吸着疗愈的负氧离子,沉浸式触摸国家公园的多样生态、自然密码;在野猴谷、在桐木村,媒体记者与野生藏酋猴亲密接触,感受这片地球同纬度最大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的神奇,体验世界红茶祖地正山小种制作技艺。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这里有着独一无二的岩骨花香。在燕子窠、在“三茶”统筹馆,媒体记者看一片叶如何被南平打造成生态优势产业之一,感受“三茶”统筹发展的南平实践;在大坪洲生态茶园、星村茶香径,欣赏茶山的春日风华,最美的茶园就定格在1号风景道上;在“万里茶道”起点下梅村,多维度体验世界茶乡的魅力,轻啜一口香茗,感受山川灵气在唇齿间的绽放。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里是大儒朱熹琴书五十载之地。在考亭书院、寒泉精舍,媒体记者来到朱熹亲手创办的书院,解码一代理学宗师的精神归宿,感受中华文脉赓续与绽放的新光;在书坊乡,体验建阳建本雕版印刷技艺,探寻“图书之府”的前世今生。

在邵武竹立方生态科创馆,光泽圣农博物馆、玲珑溪谷,建瓯铁井栏,松溪梅口埠,政和中国白茶城,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浦城博物馆、浦城非遗文创中心……媒体记者了解“一根竹”“一只鸡”等绿色优势产业,漫步古街品味千年建州之烟火,邂逅武夷梦华录的宋潮潭韵,聆听山水与人文的共振旋律。

何以中国?答案在闽山闽水间。

近年来,南平市汲古润今的步伐从未停歇:深挖“双世遗”和首批国家公园所在地的独特潜能,打造251公里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全力雕琢“大武夷文化旅游圈”;通过“生态补偿”和“生态茶园改造”等措施,从自然中获取经济价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市文旅全产业链布局的引领下,南平各县(市、区)立足资源禀赋积极作为,推动全域文旅发展百花齐放,“大武夷文化旅游圈”的魅力日益彰显。

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在这里,每一寸山水皆可成诗,每一缕茶香皆能载道。来南平吧,尽享“心归山水、静品武夷”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赴一场永不落幕的山水之约。

文、图|记者 侯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