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中和街与永昌北路交叉口西北侧的工地上,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光芒。作为内蒙古在北京建设的首个“反向飞地园区”,这座总建筑面积6.2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建筑群已初具规模,正以紧凑的施工节奏勾勒出京蒙协作的崭新图景。
△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施工现场。
步入园区施工现场可以看到,四栋高低错落的建筑体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支撑下舒展身姿,银灰色铝板与浅蓝玻璃幕墙构成的简约线条,勾勒出极具现代感的产业园区轮廓。室内大厅9.9米柱网构建的开阔空间令人眼前一亮,6米层高搭配整面落地玻璃,让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研发实验区充满通透感。140名工人与20名管理人员穿梭于楼宇间,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外幕墙收尾、室内初装及机电系统调试,室外同步进行市政工程施工。
这座承载京蒙协作使命的创新载体,开创了“企业研发在北京,生产落地到赤峰”的产业协作新模式。园区以服务工业经济为重点,以新材料研发为主线,聚焦新能源、有色金属、生物医药三大领域,规划了可容纳2000人同步研发的生产空间。作为赤峰市与经开区全面战略协作项目,其建设的深层意义在于构建跨区域要素流动通道——通过在北京经开区核心地段打造“科技突围工程的前沿阵地”,赤峰市得以直接对接首都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大力培育、激发新质生产力,为赤峰市加速形成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注入创新动能。
对赤峰而言,这一“反向飞地园区”不仅是借力首都资源突破地域限制的突破口,更是构建“研发—孵化—转化”全链条的关键支点。园区通过聚合两地政策优势,叠加享受北京市、经开区、赤峰市及西部大开发等多重政策利好,搭建起人才引育、技术嫁接与资本对接的立体化平台,为内蒙古破解高端人才短缺难题提供创新路径。
对北京经开区而言,该项目通过盘活闲置资产焕新产业空间,为区域城市更新注入活力。园区开放共享、智慧智能的设计理念,以及主导产业的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强化经开区作为高精尖产业枢纽的辐射能力,成为亦庄新城提升时尚气质与创新活力的新名片。
在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的牵引下,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不仅将成为两地深化产业协同的重要“试验田”,更在经开区产业升级版图中扮演着特殊角色,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随着施工进入最后冲刺,这座承载两地期待的科创综合体,正加速从蓝图迈向现实。
编辑:刘斯琪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亦庄官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