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0人浏览   2025-04-17 07:10:00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10周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事关事业兴旺发达、事关人民美好生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家更加安全、社会更加有序、治理更加有效、人民更加满意上持续用力,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加强国家安全形势研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我们要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放眼世界,全球经济格局正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有的西方国家固守零和思维,滥用“长臂管辖”,给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国际法治带来严重危害。

当下,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丰富。“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日益增长。极地、深海、太空等领域规则博弈成为大国角力焦点。非传统安全挑战在数据、生物等领域集中显现。人工智能等新变量,使国际安全局势更加复杂。一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实际上构成潜在的系统性安全风险。要强化战略思维,筑牢安全防线,进一步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的理念,把发展和安全统一起来,共同谋划、一体部署、相互促进。

构建全领域安全防护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深入理解这一重要论述,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军事领域重点研究新兴技术对国防的影响,经济领域着力保障产业链核心技术安全,网络领域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针对能源安全、信息安全等构建全周期防护体系。注重填补人工智能、数据跨境流动等新兴领域治理空白,加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立法。

将大安全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治理实践,要坚持需求导向,把握时代特征,深化科技赋能。推动密码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建设与国家安全需求精准对接,在智能芯片、量子通信等领域聚力攻关,通过多方联动,形成保安全、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教育助力维护国家安全

教育系统要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坚不可摧的安全根基。

打造国家安全人才培育高地。打造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保密技术等特色学科群,形成与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相契合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理论与实践贯通、校园与社会联通的培养模式。

健全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着眼青少年成长特点,构建循序渐进的国家安全教育链条。小学阶段重点围绕建立国家概念,启蒙国家安全意识;初中阶段重点围绕认识个人与国家关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高中阶段重点围绕理解人民福祉与国家关系,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学阶段重点围绕理解中华民族命运与国家关系,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推动专门课程与学科融入相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增强育人实效。加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引导学生树牢“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理念。

创新国家安全教育实施路径。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发“网络钓鱼攻击模拟”等虚拟仿真实验和案例解析课程,让安全知识可感知、可践行。

(作者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17日 第05版

作者:盖逸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