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8日),记者走进位于吴江区横扇街道的金宝家庭农场,这里种着苏州罕见的一批黄火龙果,总数超过300株,已小批量上市。别看外表小众,它们却靠着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口感,吸引了不少“回头客”的复购。
已经成熟的黄火龙果。苏报融媒记者 陆宇其/摄
这款黄皮白肉的火龙果,又被叫作“麒麟果”,是果农邹金宝2年前从浙江引进的,产量只有红色火龙果的二分之一。“普通的火龙果是自花授粉,黄色的品种却要异花授粉,容不得一点马虎。”每到授粉时节,邹金宝和家人都要拿着毛笔,小心翼翼地蘸着花粉,一朵朵地“点花”。这样“慢工出细活”,才能换来好收成,黄火龙果从7月起能陆续结3批果实,总产量达到1000斤。
黄火龙果的颜值出众,是因它和被誉为“土豪果”的燕窝果有亲戚关系。记者了解到,黄皮火龙果和燕窝果都属于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的果实,但它通过嫁接,摒弃了燕窝果浑身带刺的缺点,也少了普通火龙果的草腥味,保留的却是甜蜜的味道和爽滑的口感。“燕窝果一个卖三四十块,但黄皮火龙果论斤卖,每斤25元,相比而言,价格亲民了很多。”邹金宝说。
大棚里,一只只金灿灿的火龙果在普通红色果实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明亮。切开一只黄皮外皮,嫩白的果肉里镶嵌着芝麻般的黑色种子。送入口中,便能尝到其果肉有着果冻般的口感。邹金宝拿出糖度测试仪,在感应器里碾碎了果肉,指数一下跳到了“16.3%”。“如果摘下后放置几日再尝,口感还会更好,甜度还会更高。”
晶莹剔透的果肉,有着果冻般的口感。苏报融媒记者 董晓晓/摄
水果种植,是门“甜蜜”的苦生意。烈日下的塑料大棚里,温度可轻松突破50℃。很多游客奔着采摘慕名而来,邹金宝会只身进棚,摘下最新鲜的果子,让游客们带回家。他身上穿的短袖被汗水浸透,又被晒干,一天下来会干湿多次。但只要游客们一句“太好吃了”,他就会乐呵呵,满心欢喜。
闷热的大棚里,孕育着果农的增收希望。苏报融媒记者 董晓晓/摄
时晴时雨的盛夏,更有利于水果糖分的积累,黄火龙果也变得又糯又甜,挂果时间一旦过长,丰满的果肉甚至会撑破表皮爆开。“像黄火龙果这样性价比高、口感好的‘时髦’水果,这两年卖得不错,我也琢磨着在果园里的空地继续种一些。”太湖之滨的甜蜜产业,让邹金宝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增收希望,一家四口,小日子也越过越甜。
(苏报融媒记者 王英 陆宇其 董晓晓/文)
编辑: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