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知识

刘伯承在大别山历史革命故事

449人浏览   2024-02-14 15:10:29


  一、新县的由来

 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经过千里跋涉,渡过淮河,胜利到达大别山。在我强大压力下,大别山区各县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武装望风而逃。第二天,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经扶县城新集。

为了迅速在大别山建立立足点,8月29日,刘伯承邓小平任命野战军司令部民运部长穰明德到新集担任经扶县县委书记兼县长,负责开辟地方工作。穰到任后,马上张贴布告,出榜安民。并很快就和一直在当地坚持武装斗争的我党罗(山)礼(山)经(扶)光(山)中心县委负责人刘名榜等取得了联系。经批准,由刘明榜任经扶县县长,穰明德仍担任县委书记。

新集,它位于豫鄂两省边界,交通不便,崇山峻岭环抱,一条小河从城中穿过,是大别山的中心区域,正因为它位于崇山峻岭之中和交通不便,且远离中心城市,所以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其作为鄂豫皖根据地的大后方,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中共鄂豫皖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总部的所在地。

新集,原来不过是河南省光山县的一个小集镇,那么,是什么时候又变成了经扶县的县城了呢?而经扶,是国民党将领、河南省主席刘峙的名字,怎么又成了一个县的县名了呢?这事还得从十几年前说起。

为了镇压大别山区的革命政权和革命力量,蒋介石及其反动势力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但都均告失败。1932年6月,蒋介石成立了由其亲任总司令的豫鄂皖3省"剿匪总司令部",抽调了26个师又5个旅,共30余万人的兵力,分中,右两路,发动了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由于鄂豫皖苏区最高领导人张国焘被前几次的反“围剿”胜利冲昏了头脑,加之战略指挥上的错误和敌我力量悬殊,根据地军民奋战三个月,仍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鄂豫皖中心区新集、红安等重要城镇均落入敌手。为了跳出敌人包围圈,10月12日,张国焘率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大别山西去川陕。

蒋介石为了永久占领鄂豫皖中心区新集,于是就划出湖北麻城县和黄安县一部,以及河南光山县一部,设置经扶县,县治为新集。刘峙,字经扶,时为国民党河南省主席兼中路军总指挥,蒋介石以刘峙之名为县名,一是为了奖励刘峙,二是为了强化对大别山中心区的反动统治,可谓是一石二鸟,用心良苦。

虽然红军主力远去,但是,这个地方和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武装斗争却从未停止过。吴焕先、高敬亭、张体学这些当地跷楚,分别领导过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及独二旅在这里和大别山坚持斗争。中原突围后,以刘名榜为首的罗(山)礼(山)经(扶)光(山)中心县委带领着一批武装也一直活动在这里,直至迎来了刘邓大军。

刘邓大军占领经扶县后,各级政权建设随即展开,打土豪分田地搞得红红火火,翻了身的农民群众对刘邓大军感恩载德,许多干部和群众一致要求:废除经扶这个以反动军阀为县名的旧县名,换成刘伯承司令员的名字,改经扶县为伯承县!

9月10日,刘伯承在光山县南向店接见了稂明德和刘名榜。对刘名榜在新四军五师突围后,率领革命武装坚持大别山斗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趁此机会,稂明德和刘明榜提出将经扶县更名为伯承县,并说这是全县老百姓的要求,刘司令员听了后很严肃地回答道:“不要以人名为县名,更不要用我的名字作县名,这个地方不是叫新集吗?现在又得到了新生,老区人民又开始了新的生活,还是叫新县的好!”

穰明德和刘名榜回去后,将刘司令员的意见传达给了县委和当地干部群众,大家只得同意。

12月,在新集西南王湾召开了经扶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会上有代表又提出了将县名改为伯承县的提议,穰明德和刘名榜再次传达了刘司令员不要以人名为县名及更名为新县的意见,与会500多名代表一致同意刘司令员意见,并通过决议,正式将经扶县更名为新县。从此,河南没了经扶县有了新县,这就是新县的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