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古代对上课的雅称 ,古代对教师的称谓竟然有十几种,你知道几个?

704人浏览   2024-02-25 11:54:55

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很多朋友在今天都回想起了过去和蔼的老师,并送去了祝福。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个十分神圣又受人尊敬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在古代甚至将教师与"天地君亲"并称,也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虽然现在老师社会地位也很高,但和古代视为"三尊"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我们现在口头称老师,其实,在古代对教师的称谓竟然有十几种!不知道你知道几个?

山长

山长是一个从五代十国一直叫到民国,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书院中国古代层次较高的民间教育机构,类似于当今的大专院校。据《荆相近事》记载,早在五代十国时,大学者蒋维东隐居衡山之中传道授业,学生们称他为"山长"。之后的宋、元、明都设置了书院,并把山长作为在书院讲学者的官方称谓。在清乾隆年间也曾将山长改作"院长",不过山长还是一直沿用到了科举制度废除,代表了古代的高等教师。

先生

"先生"一词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在现代只要是男士都可以称先生。其实"先生"一词按字面意思是先出生的人,后来就引申出长辈、知识丰富的人的意思,多用来称呼有学问的长辈。当然老师一般都是有学问的长辈,因此被称为先生。早在《孟子》中"先生何为出此言也"和《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中的"先生",指的就是教师。

夫子

大家都知道孔夫子,"夫子"原本就是孔子学生对孔子的尊称。后来的老师们也都以儒学为尊,拜孔子为先师,对于德高望重的老师,人们也以"夫子"相称,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可以被称为"夫子"。

西席

清代《称谓录》记载:故师曰西席。在古代比较讲究东、西和左、右之分。在家里,主位在东,宾位在西。那时候家庭私塾教师与主人交谈之时,就居西而面东,因此老师也得了"西席"这个称谓。不过这个称谓并不局限于老师,大户人家也有些幕僚,能够时常出谋划策,也是居西而面东,因此也有"西席"的称谓。

师长

这个师长可不是李云龙那个师长。《韩非子·五蠹》中描述了一个熊孩子的故事:"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里面提到的"师长"就是对老师的尊称,意思是将老师有尊长之义。

讲郎

这个讲郎类似于现在的讲师,不过这是个官员职务,是专门负责讲授经书的官员。当然这些官员水平也不低,多是大学者的优秀弟子,否则怎能圆满的传经送宝呢?

教授、训导、学正、教谕

教授这词可不是现代才有,自古就是对教师的尊称。早在宋代,各级政府都专门设置了律学、医学、武学等专业的学官,称为教授,也是一个官员职务,类似于现在各地教研室各学科的主任,配备的副职叫"训导",他俩专门掌管本学科的课试等事,受当时的教育局局长—督学事司的管辖。在州府一级的叫"学正"、县一级的叫"教谕"。不过在很多时候,也称那些名号响亮、确有真才实学的私塾先生为"教授"。

除此之外,在古代老师的称谓还有很多,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特指部分老师或者使用时间较短的。譬如秦汉时期称老师为"师资",称太学的教师为"学官"。而在明朝,专门在翰林院给进士们上课的称为"教习",当然还有比较普遍的师父、师傅等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