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互联网是如何毒害我们大脑的。一、损害我们的大脑结构,让我们变得更难专注。互联网的高刺激信息,让我们的大脑变得越来越适应碎片,而不是专注。不信问问自己,你多久没有看过一本书了?有人说我读书了呀,每天听十几分钟的音频就能读一本书,多爽,为什么爽呢?因为十几万字的书浓缩成了高刺激的十几分钟。当然你愿意听书已经很难得了,因为绝大部分人是不听书的,更多自己的东西占满了他们的注意力。
短视频、微信消息app 推送无穷无尽的资讯,用最猎奇的标题、最短的天赋、最煽动的语句,讲最狗血的故事,一遍遍冲刷着你的神经,而你的大脑是因为高刺激的碎片,却难以忍受低刺激行为。比如专注读书、学习和工作。让你陷入两极化,情绪无法专注,注定会失去深度,思考,自然很难理解一件事的复杂性,陷入肤浅的二元思维。这件事情是黑是白,是输是赢。每天发生热点事件,多少人为了撕逼咬牙切齿,为了对错,满口脏话,到头来他们只是强化了自己早已相信的东西,越争论越极端,这就是群体极化。
而互联网正是群体极化的温床。在信息海洋里,人们更容易挑选已有的观点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不过互联网确实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早已离不开互联网。那怎样才能防止自己陷入肤浅?一、保留关键少数为注意力撑把伞。比如把手机上所有app 的推送通知全关了,因为所有推送给你的消息都是不重要,不要紧的。同理,关掉短信提示音,电脑软件的弹窗,屏蔽绝大部分的微信群。当然微信公众号朋友圈还是要看的,但你得保留关键少数工作群不会屏蔽,同时置顶一部分重要群组好友以及公众号。摆脱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只有毒鸡汤和劣质资讯才会非黑即白。
在优秀电影小说里,很少有绝对的好坏和对错。检验医疗这类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思想,还能维持正常形式的能力。学会批判性思维,会有助于你摆脱二人思维。这方面推荐两本书,超越感觉和思维的历程。3、设定目标,你的行动才有意义。前面虽然有说到碎片化的负面影响,但不代表碎片化,就是万恶的。别忘了刚刚说的摆脱非黑即白的思维,我们并不需要完全杜绝碎片化阅读。
当你始终目标明确,自然会主动管理信息,而不是让信息喂饱你。比如当你需要写一篇文章,那就主动在书籍和知乎等平台上搜索相关信息作为参考。这些相关信息都是碎片,就算书籍你也只挑一部分来读。但只要你一直围绕目标进行,即使碎片阅读也很有意义。最后,人想要成为更高层认知的自己,很难因为娱乐才是世界的主流。学习不适,但在互联网的花花世界,希望正在收听的你活出另一个自己有明确的目标,为自己保留关键少数并进行深度思考。